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也要足够坚持!

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也要足够坚持!
洪巧俊
一
“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美丽.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洒遍了牺牲的细雨”,27号晚上,刷爆朋友圈的高分残疾考生致清华的一封信,感动了无数人。
在信中,19岁的甘肃定西考生魏祥,阐述他十几年的“不一般”的人生。因先天性脊柱裂、椎管内囊肿,他出生后双下肢运动功能丧失,大小便失禁。后来父亲身患重症病逝,由妈妈一人撑起家庭,并且从小学到高中,12年始终风雨不改背他上学,最终考出高分佳绩,圆他大学梦,被清华大学录取。信的最后,他惟愿清华能给他和母亲一间陋室,有容身之处。在这样一起温情脉脉的事情中,清华大学招生办也迅速回应,已经为母子俩准备好了宿舍,并且在就读期间住宿费全免。
“你在经历疾病和丧亲之痛后,依然选择了坚强和努力,活成了让我们都尊敬和崇拜的样子。”“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清华大学在回应信中的这几句话,击中人心却高于一般的心灵鸡汤太多。除了感动,在苦难开出的梦想花朵更值得我们所有人致敬。在充斥厚黑学和成功学的今天,这样的朴素励志,这样的简单坚持,实在是久违了。
二
但也有人不太喜欢清华大学给魏祥公开的回信。他说不太喜欢对名人名言的过多引用,也不喜欢那种挥之不脱的营销味道。尤其不能认同的,是公开信里那句被大量刷屏的鸡汤:“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如果非要用,我觉得要改一改才好: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优秀。“相信并没什么用,足够优秀才至关重要。因为这场峰回路转真正的核心,不在于清华‘解决了’,而在于魏祥‘考上了’。”这是我的好朋友、知名评论家杨耕身在《致甘肃残疾考生魏祥:人生实苦,所以请你足够优秀》一文所说的。
这个观点我不完全赞同,不错,你只有足够优秀,才能考取清华这样的大学,才能引起关注,这是前提,但如果清华没有哪种胸怀,录不录取你,帮不帮助你,那就很难说。
多年前,一位残疾青年虽然没有考出魏祥这样的高分,但也考出了不错的成绩,高出本科分数线不少,但被某大学拒之门外,无奈他向我们媒体求助,在我们的呼吁与帮助之中,他才得以进大学。这位身残志坚的青年送给我们的锦旗至今还挂在我们的大办公室。
当初,这位残疾青年足够相信自己能考取大学,也足够相信能走进大学校园,但他没有想到却被某大学拒之门外,是坚持成就了他的大学之梦,他写信给教育部门,请求媒体为他呐喊。所以说,仅仅有足够相信还不行,还要有足够的坚持!
三
最近一段时间,北京市文科状元熊轩昂在采访中的言论引起了不少热议,这位状元提到,知识不一定改变命运,但是没有知识一定不能改变命运。在大众讨论阶层固化的今天,唯一能掌握在手里,称得上相对公平的便是这读书考试的机会,这是可望可及的通道,也是大多数非此即彼的各种残缺的人改变命运的机会。
其实有时候不需要走万里路,但要读万卷书,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总有一天,你的坚持开出梦想花朵,就是苦难生活里的最好奖赏!
这个巧哥最有体会,巧哥是个落榜者,巧哥做梦也没有想到一个重点中学理科尖子班的学生会是高考的失败者,从此面向黄土背朝天,白天劳作,晚上读书写作,辛苦不说,亲人不理解,还受尽了冷嘲热讽。
“双抢”是农村最忙最苦最累的季节,巧哥无论多累,晚上天气多么闷热,汗流浃背,蚊子伴歌,也依然坚持读书、创作,因为我相信,只要坚持,成功的花儿就一定会绽放。
坚持了多久,“八年抗战”,3000多个日日夜夜,终于,巧哥由于创作成绩突出,破格录取到县委工作。
四
当今的“丧”文化以及毒鸡汤的盛行之下,让原本励志的故事失去了味道。但是巧哥相信,秉承乐观坚持的信条,成为自己人生路上最棒的那一个,是没有错的。
佛教里提到,众生皆苦。魏同学的高中课本里,有这样一位我们熟悉的人物。被执行宫刑的司马迁,也在苦难中坚持,否则我们便失去了一部伟大的作品《史记》。他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这些榜样,也是太史公激励自己不断前行的力量。放弃很容易,但是坚持更难,更需要敬畏,也需要我们去不断修炼。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古往今来无数的仁人志士,都是在坚持中走过来的。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李白,“读人生这一本大书”的沈从文,躺在轮椅上的霍金……
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也要足够坚持!
请关注洪巧俊微信公众号“hqj1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