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陶协评的91名“国大师”终于尘埃落定:无效!

中陶协评的91名“国大师”终于尘埃落定:无效!
洪巧俊
2016年7月,在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审活动中,91人获得了“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的荣誉称号。5个多月后的2016年12月23日,民政部官网通报,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存在不按照规定接受监督检查,违规举办第三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审活动的违法行为。
于是巧哥在2016年12月26日发出《违法评审的第三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该如何收场? 》。
其实在2016年12月19日,巧哥还第一个发声质疑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滥评“国大师”,一次性评审出280名"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之后中国江西网记者跟进报道,澎湃新闻深度再跟踪。中国江西网指出:“评选‘大师’本身是件好事,让有真才实学的人脱颖而出,传统大国工匠精神。对于一次性批发280名所谓的‘大师’后,时评家洪巧俊有些看不下去了,并公开发文声讨,认为评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与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人群,并没有多大差别。按理说,申报人要成就卓越,在国内外享有声誉的,技艺精湛,自成流派的,并长期从事传统工艺美术制作,但事实并非如此。”
而巧哥发了《违法评审的第三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该如何收场? 》,之后中国青年报等媒体又跟进报道。
那么,违法评审的第三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该如何收场?纷争了这么长的时间,如今终于尘埃落定,取消!
据昨日的《中国青年报》报道说,社会组织未经批准的表彰奖项荣誉“一律无效”。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的业务主管单位为国资委,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代为管理。对此,国资委信息公开办公室回复信息公开称,处罚决定是由民政部作出的,判断第三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称号是否继续有效,建议咨询民政部。今年3月初,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就“社会组织违规开展评比达标表彰活动产生的奖项、荣誉是否有效”等有关问题表示,社会组织未经批准,擅自在保留项目目录以外开展评比达标表彰项目的,其颁发的奖项、荣誉一律无效。
很显然,违规举办的第三届评选的91名“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却是无效的。
值得关注的是今后不再组织“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比,这是对的。报道说,国资委信息公开办公室回复信息公开申请称,“民政部对第三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比活动作出行政处罚后,我委及时要求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加强整改,今后不再组织‘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比,并再次重申要严格执行《社会组织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管理暂行规定》”。
有某带国字号协会的一位负责人说巧哥与他们过不去。巧哥与他们无冤无仇,从无交涉,连个认识的也没有,怎么会过不去?要说过不去,是巧哥与不正之风过不去,与腐败过不去!人们强烈不满的是评比中的不公平、不公正,弄虚作假,鱼目混珠,那些不懂艺术的老板与官员却评上了“国大师”。巧哥多年前就质疑过原景德镇市委书记许爱民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是如何评上的?
既然第三届评选的91名“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是无效的,全国项目目录中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项目,但没有“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项目,同样,全国项目目录中也没有"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那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一次性滥评的280名"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不也是无效的吗?这个不伦不类的"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就更应该停止评审。
在巧哥看,所有大师评选都应停止。
巧哥早说过,时大彬、吴昌硕、“珠山八友”们有职称与大师头衔了吗?他们的作品能流传下来,且价值连城,那是作品有收藏价值。协会为何热衷于争评大师,显然是利益驱动,因此叫停大师评选,让作品自己说话,是回归自然,也是大势所趋。
请关注洪巧俊微信公众号“hqj1578
后一篇:荒唐的识别贫困生到清华大学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