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位三农学者致江西省委书记鹿心社的公开信

(2017-06-05 16:42:13)

一位三农学者致江西省委书记鹿心社的公开信


鹿书记:

   您好!


   一块田畈,土地是肥沃的,但由于种庄稼的人种法不一样,结出的果实也就不一样。这是我对江西实施“一户一宅”制的评价。


   给您写这一封信是缘于自从赣州“明经国事件”后,至今还有江西一些网友对我说,他们的老房子被强拆,有价值的老房子被外地人整幢买走。


   作为一位长期关注三农问题的人,江西的宒改及新农村建设,一直是我的关注。上月下旬,我参加了在江西师范大学举办的“第七届新闻评论高层论坛”,会后再一次回到了家乡余江县进行调研。这是我对余江县实施“一户一宅”制和新农村建设的第三次调研。我的调研宗旨是“少听官方声音,多听百姓心声”,三次的调研跑了平定、马荃、杨溪、春涛、中童、高公寨、洪湖等乡镇的50多个村庄,倾听农民兄弟怎么说。


   热心对"一户一宅"制和新农村建设的调研,缘于两个方面:一是生我养我的余江县平定乡洪家村的大变化。我们村的乡亲父老看到邻村下万村实施"一户一宅",搞新农村建设,村庄大变样了,脏乱差不见了,环境优美了,看得乡亲们心里痒痒的,羡慕嫉妒恨。羡慕嫉妒恨是没有用的,只有自己撸起袖子大干,才能真正改变。于是他们自发成立了村民理事会,由理事会牵头开展“一户一宅”与建设新农村。村里人告诉我,他们要打造出一个“和谐洪家、文明洪家、生态洪家、书香洪家”。这个曾经的上访村、问题村、不和谐村,多年前,因建设高速公路征地分钱,闹得四分五裂,吵骂打架、到北京告状上访,围攻乡干部……由此成了远近闻名的落后村。没想这个曾四分五裂、最不团结的村庄,如今却在同心齐力建设自己的村庄。二是赣州的"明经国事件"发生后,农村拆“空心房"被推上了风浪尖,不少人指向了“一户一宅"制,甚至认为“一户一宅"就是罪祸之首。这让我感到了深思,同是“一户一宅”的政策,为何产生如此不同的结果?


   鹿书记,那就先从我们村说起吧!我们村有三大家族,以前因争宅基地,两家的纷争往往成两个大家族的争斗,打得头破血流住医院,打官司也难以解决。如今他们实行的是协商民主,三大家族各自推出代表进村民理事会,这是平衡,这种以平衡的协商民主更有利于村事的协调解决,从而减少了矛盾。


   当我们村的人耳闻目睹了邻村的变化,就去取经,总结他们的经验。于是村里自筹几十万资金,结果拆除的速度快,村里还修几条笔直的大路,改变了那窄长弯曲的那种小巷的样子。村里还请了省里的设计师来做规划,规划了村道、花圃、体育、文化活动中心以及幸福院,村东边的鱼塘规划成风景美丽的湖……


   思想观念的转变,显然来自于宅改与新农村建设,宅改让乡亲们看到了村里实实在在的变化和美好景象,看到了子孙后代的福利。


   农民的事就该让农民办。我们村成为宅改的示范村,就是充分发挥了村民理事会与协商民主的作用。而当地政府与乡村干部起到了引导和参谋的作用,尤其是在推广示范与总结经验发挥了重要作用,树立了榜样,用先进带动了后进。


   通过调研的深入,我发觉余江县不仅仅是我们村成立了村民理事会,是每一个村庄都成立了村民理事会,在这里有这样的流行语:“一户一宅新方向、村民理事定方案”。他们用民主协商的办法解决了以往难以解决的问题,也就是农民的事让农民办,政府与干部不干预,少参预,做好引导与参谋。比如在规划与建设中出谋划策,这是因为我们的干部见多识广,视野开阔。还有就是请出在外的乡贤回来参预宅改与新农村建设,从而促进工作的大力开展。有意思的是村里大都建立了微信群,连接着在外经商、务工的赤子,及时传达宅基地制度改革政策、进展动态、家乡点滴变化,进一步凝聚了宅改的力量。


   “空心房”要不要拆?在余江调研时,许多村民对我说,“空心村”改造很有必要,时下农村里年代久远的老屋,不仅占地儿,也影响村容。保护老房子不是一句空话,需要资金改造,房主拿不出钱来,村里也拿不出钱来,危房不拆,就存在着安全隐患。不拆,孩子们在村里乱跑,说不定那天倒塌,没有什么比人的生命更可贵!


   如何拆除农村“空心房"与危房,这需要睿智与公平。比如你的老房子拆了,我的没拆,这就显然不公平,那么如何体现公平?通过调研我发现,余江的做法虽然也是“一刀切",但没拆的老房子是归村集体所有,村里对房主合理的补偿,这就是公平,公平之下老百姓才没意见。


   宅改的另一大好处是:空出宅基地后解决了村民建新房难、大量吞食粮田的问题。比如我们村,没有实施“一户一宅”、拆除空心房前,大都是用粮田建房,如今就不用占粮田。以前要一幢宅基地要以良田换地,还要补偿一二万元钱,还要求爹爹拜奶奶,现在只要合乎条件,就能申请到宅基地。余江通过宅改,空出了大量的宅基地,解决未来10至15年的宅基用地,这也是农民乐为支持"一户一宅"的一个重要之因。这种“宅改”更有利于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不突破,其意义非凡。


   更重要的是缓解了以往干部与群众的矛盾,余江县通过宅改,干部与群众走得近了,心也贴得紧了。

   江西一些地方在实施“一户一宅”,折“空心房”时出问题,并不是政策问题,而是在执行中出现的偏差问题


   在余江调研时,我在乡村还看到许多老房子挂着“保护牌",牌子上写着保护名称、保护机构、保护范围等。据介绍,余江县委县政府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派人到全县各村调查摸底进行登记。我到马荃、杨溪、春涛乡几个村庄,村民们都谈到了县委主要领导到村里察看老房子、老树、古井的事。


   但最近邻县东乡、金溪等地的网友对我说,他们那里不少老房子被拆,一些完整、有价值的古民居被外地商人一幢一幢地买走,十分可惜。而余江的做法是能保护的尽量保护,濒临倒闭的,有价值的通过动员本地富商买下来,做到尽量不流失到外地。余江县仅青年企业家左冬水就投资360万元,收购了残存古建筑173幢,到时将集中修缮复原,发展文化旅游业。


   鹿书记,我曾说过,古建筑老房子,是存放人们内心深处对家园的依恋,寄托对诗意栖居的渴望,尤其是对游子渴望。殊不知,建新拆旧的过程中,被毁坏的历史文化,正是游子的根,也是我们的根。当老房子没有了,古树没有了,童年的记忆也没有了,乡愁也就不再有了。


   所以,江西应尽快出台措施,保护古建筑,让古民居不再流失到省外。建议总结余江宅改与保护古建筑的经验,在全省大力推广。


   鹿书记,在一些地方干部看来,成立村民理事会,让农民抱团,会不会更麻烦,余江的经验告诉我们,充分利用“麻烦”,就可能成为“亮点”。管理如此,干群关系亦如是。这是我最想说的一句话。


谢谢!


                         洪巧俊

                         2017年6月5日


 请关注洪巧俊微信公众号“hqj157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