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路:不是所有老板都没流着道德的血

王大路:不是所有老板都没流着道德的血
洪巧俊
不是所有的企业家与老板都不流着道德的血,《人民的名义》中的人物王大路在剧中没有这样的台词,是巧哥根据现实中的剧情加上去的。
为何要加这句台词,因为当我们看了《人民的名义》后,发觉剧中的企业家老板似乎没有一个好人,至少可说绝大多数都不是好人,他们的身上都没有流着道德的血。
看完《人民的名义》,有这样的感觉,整个剧中警察、官员等各类群体是鱼龙混杂,然而在剧中出现的企业老板高小琴、蔡成功、刘新建、赵瑞龙、王大路,试问哪个人物是以正面出现的?:
在这剧中有两个群体塑造得很惨,一是警察,二是企业家,好歹警察剧中还有个赵东来同志是孤胆英雄式的好人,但企业家都不是个好东西:
蔡成功和高小琴那是个毫无底线,劣迹斑斑的老板,还谈什么道德?
国企老总刘新建这个“秘书帮"出来的似乎看不到一点正面的影子;
那个赵瑞龙打着高官父亲的旗号到处强夺豪取,捞黑心钱,是罪恶累累;
至于王大路剧中是个安分守己的人,但送李达康、易学习俩人的夫人各一套别墅,不说有行贿嫌疑,至少有目的可在,当初李达康与易学习每人借你5万钱,你王大路为他们顶了炸药包,他们都保留了正处职务,而你却什么也没保留,所以不存在报恩一说。
有人说《人民的名义》尺度大,但王大路与李达康谈心时谈到民营企业难做说了一句大尺度语;“中国的企业家,不是在监狱里,就是在走向监狱的路上。"
这句话摆在现实,还真是尺度太大。这样说,中国的企业家都不是好东西,都没有流着道德的血。如果这样,谁还敢办企业当企业家,因为最终都是一条不归路——进监狱。
巧哥认为在任何一个职业群,都不是坏人占多数,而是好人占多数,这才是一个社会的正常状态。如果一部作品把一个职业群塑造成坏人群,就不是成功的,更谈不上正能量。
尽管说艺术高于生活,但不能高得离谱与脱离现实。
在之前我写的《李达康人物的不现实与祁同伟的现实》一文中,说现实中不存在于李达康这样的人,其实剧中很多人物都不现实。
我倒喜欢小树丫《上位》中的人物杜秀青、梁小素、李成鑫,他们有不择手段的“原罪”往上爬,但他们的本质依然不歪,以正义、良知一直走下来,这才是我所喜欢的。
生活中尽管有很多不如意,但还是以美好而前行,这也是每个人所期望的。《上位》中的这些人物不像不食烟火的李达康,更不是"高大全",而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点与错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个性的人物。
这个月的上旬,我连续找了几位房地产开发商了解农民进城买房的事情。其中有位房地产开发商也讲到了这个话题,“我们开发商也流着道德的血,不能说我们开发商没有赚到钱,有的赚了大钱,也有的破产了。我赚了钱,但这是合法合规的。”他指着他开发的楼盘说:“开发这楼盘,我公司为地方交了1个亿的税收,还捐了1个亿做公益事业。可地方官员都一个个远离我们。”
这些房地产开发商不仅感觉到了很孤独,而且感到很无奈,因为他们事业的发展遭遇到瓶颈,这个瓶颈并不是他的房子卖不出去,而是政府官员远离他们不作为。他说,开发商也有干事业的情怀,也想做个好人,比如不送礼,可你不送礼事就不好干、干不顺。房管局一个小科长就可折腾得让你哭。本来一个小时就可干好的,可人家半个月才干好,急死也没用。以前拿你好处就好办快办,现在不拿你好处就是不办!
如今地方主要官员是躲着、远离开发商,似乎与开发商在一起自己就是不清白,你没贪腐,身正不怕影子歪,又怕什么?
谈及这个问题,一位一线城市的经济专家对我说,他的家乡的房地产开发商也有同样的苦恼。他告诉我,家乡的一位开发商是位很有思想、时尚的老板,他回到家乡开发的楼盘非常美,无论是楼盘的格局,花园的建设与配套设施,都不会比一线城市差,甚至可以说还要建设得美,这种开发商给四五线城市注入了一股春风,使这个城市有了文化的坐标,构成了城市的美景,也推动了当地城市的美丽建设。他还说,不要动不动就说,开发商没有流着道德的血,他们也是一个正常的人。
当然,企业家成了《人民的名义》中最惨的群体,认为他们没有流着道德的血,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也是这样认为的。
说到警察这个群体,他们是这样认识的;
说到医生这个群体,他们也是如此认识的;
说到……都是这样的认识,在他们心里就是“洪洞县里无好人"。
这种误区带来的是社会无信任度,巧哥要说的是假如病人不相信医生,吃亏的是病人自己。
在一些人眼里企业家就是资本家,就连华为的任正非不久前也有人骂他是周扒皮式的资本家。
企业不养闲人,不养不能创造价值的人,这是民营企业与国企的最大差别。
如今一些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不但养着闲人,甚至养着不少吃空饷,吃里扒外的人……这些不去说,不去批评监督,而民营企业淘汰些无作为的人,却成了與论的焦点。
假如都认为企业家都没有流着道德的血,这是很危险的,因为现实中已是经济低迷,不少企业已被债务牢牢困住,有的产品滞销,有的资金链断裂,有的濒临破产……他们在困苦中挣扎,有的在退缩……
如果他们在电视剧中,尽上反面教材,在现实中都是负面的,就会让他们更加担心与忧虑,想前进的也会踌躇不前。企业不能发展,还一个个关门,吃亏的是谁?首当其冲的是咱们底层的人,一旦下岗,如何养家糊口?
企业家不是洪水猛兽,是为社会创造财富、创造就业岗位的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经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离不开经济,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家,要知道,企业家是支撑社会经济的脊梁。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给企业创造发展的正常环境。
《人民的名义》,千万不能以这个“名”让一个职业群成了“洪洞县里无好人"的群,一个县少也十多万人,多百万人,岂能没好人?
看更多洪巧俊的文请关注微信公众号“hqj1578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