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建房7年未批或许是权力寻租
(2014-03-23 17:42:00)农民建房7年未批或许是权力寻租
洪巧俊
苍南县金乡镇渔岙村村民张明彩一家四代15人居住在一间20多平方米的危房。从2006年开始要求审批建房,可报告打了十几次,镇里跑了50多次,打过市长、县长热线,审批要求了7年多都没结果。(
3月23日《现代金报》)
为了不住危房,改善15人拥挤在20多平方的狭窄空间里,这家人有一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报告打了十几次,镇里跑了50多次,这一跑,结果跑了7年的“世界最长的马拉松”,建房手续还是没有跑下来。
浙江蓝汇律师事务所吴建胜律师表示,申请人7年里不断地申请、报告相关部门而无法得到明确的决定是不正常的。这说明基层政府法律意识淡薄,对群众申请要求不负责任,习惯性地相互推诿,严格地说是一种渎职行为。在现有的法律体系下,任何领导的变更、区域划分的改变都不能成为拖延解决老百姓合理诉求的理由。说是这么说,但人家就是照样不作为,照样渎职,没有听说哪个基层干部因之而受处理,关键还是农民缺失话语权。
金乡镇副镇长黄昌荛说没有建房用地指标,而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回应说,每年10%左右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专项用于农村个人住房,加上新农村建设、旧村改造等项目的延续,基本上是可以满足农民的居住需求。2013年苍南县新增建设用地862亩,那么,这862亩新增建设用地又批给在谁?是县镇截留了,还是乡村干部倒卖了?这个县曾有69户村民在天涯论坛发帖,揭发征地农民安置返回地建房指标没有分到失地农民手上,而是被村干部私自卖给开发商建房。去年1月19日《华夏时报》报道,灵溪镇岩头村村支书陈某某通过侵占转让苍南县批给岩头村村民的农村个人建房指标建起多套房子(网帖称是53套)。转让价格从5万元到12万元不等。
其实不少乡镇有建房指标,但农民就是申请不到。多年来,我们村里的父老乡亲打报告要求申批建房指标,大多批不下来。后来有一位土管领导的亲眷要建房,找到这位当领导的亲眷帮忙批,他说,你们村里的申请报告都一大叠,能批你一个人的吗?你没打听邻村是怎么把房子建起来的吗?后来他带上礼品去邻村去打听,人家才告诉他实情:先“偷偷”地建起来,建起来之后就自然会给你批。我们村在国道旁边,“偷偷”是假,乡干部天天上班路过哪能不知道?人家是睁只眼闭只眼。不过偶尔也会带人过来执法,把墙上的石头推几块做做样子,然后拍上几张图片,应付上级检查。等到你把房子建好了,他们就来了,交一大笔罚款后,再给你补办手续,人情还得做,礼还得送,因为罚款是狮子大开口,人情做足了,罚款也就自然少些。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老百姓看干部(的亲朋好友)”。一家建起了房,大家也就跟着来,于是国道两旁是幢幢楼房如雨后春笋般地拔地而起。我去过不少乡村调查,大多是如此,想走正道审批,没门,跑烂你的鞋!所以农民兄弟就先建起来,等到乡镇干部来罚款。所以,在我的家乡一家四代15人住在一间20多平方米的危房,是十分罕见的事。除非这家人都胆小老实,十分怕事,否则是不会“坐以待囚”而不建的。
由此从中可以看出,不是没有建设用地指标,而是地方官员在权力寻租。官员通过这种权力寻租,不仅增加了地方政府的收入,而且自己还能捞到好处,这也是乡镇干部乐此不疲的根本之因。如今土地罚款和社会抚养费已成一些乡镇的“两大蛋糕”,同时也成了基层官员的腐败温床。
女秘书委身伺候省委领导:上位
她是女县委书记的女秘书,职位搭配本没有任何悬念。
可是,接待省府重要官员的那一夜之后,她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对官路本没有过多奢求的她,开始被推向了官场的快车道,从此步入了官路的“高铁”时代,披荆斩棘,一路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