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界操盘奇才”倒在官场上
洪巧俊
何华章倒了,倒在官场上。
如果何华章仅是个官员,倒了没有什么奇怪,一个市长倒了,没有什么吸人眼球的地方,如今人们关注的是比他官大的“大老虎”的倒下。关注何华章是因为他曾经是个报人,是传媒川军的领军人物。
11年前,《二十一世纪人才报》如此报道:与席文举的宿命出走相比较,同为传媒川军的领军人物的何华章在2002年末似乎应该春风得意。按照圈里的说法,何华章应该在办报上是席文举的学生,但是在这个时候,何华章却悄然完成了人生新的转化,他出任了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长。并且此时的何华章的身价已经上亿。该文结尾说:何华章本人的仕途是否顺畅呢?我们需要等待。但是可以预见的是,大富大贵的何华章前方的道路并不平坦。
这真是一言中的,何止是道路并不平坦,而是嘎然而止。据《新京报》报道, 3月19日,四川省政界多名人士证实,四川遂宁市市长何华章正在接受调查。何华章被指与去年被调查的四川省原副书记李春城关系密切,但官方尚未公布何华章被调查的原因。据称是李春城的宣传“爱将”,何华章为李春城做了很多形象包装工作。
作为报人,为哪位时任领导形象包装,这不是罪。如今有多少媒体有为领导包装形象?地方报纸能不为当地主要领导作形象包装吗?但如果成了某贪官的“爱将”,这就成了问题。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四川有两位报业传奇人物,一位是何华章,一位是席文举。席文举原是《四川日报》副总编,1995年兼任《华西都市报》总编辑,总结了一套创办新型城市报纸的理论和方法,使《华西都市报》迅速崛起,成为中国都市报的旗舰,被誉为“中国都市报之父”。而何华章被称为“报界操盘奇才”,1994年,何华章和几个人自筹资金30万,创办了《成都商报》, 1996年,拿到全国统一刊号,第二年实现广告收入1.2亿元,进入全国报纸综合实力前25强。何华章另一个大手笔是创办博瑞投资有限公司到1999年,博瑞公司资本飙升至五亿多元。善于资本运作的何华章以《成都商报》为核心,打造了包括博瑞传播、博瑞投资、博瑞房地产等企业在内的庞大传媒帝国。席文举的出走是到了退休的年龄,不走就要回家养老,而出走还能当个总编。而在这一年的何华章却出任了成都市委宣传部长,年仅38岁,的确可用“春风得意”来形容,且身价早已过亿。
如果何华章不进入官场,一心做他的报人和投资人,身价肯定更高,与官员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做“大老虎”的“爱将”,或许就不会被调查。报人,尤其是报纸负责人,说不与官员打交道,这是不现实的,因为中国的报纸都被官员管着。但是可做到不做“大老虎”的“爱将”。
1994年,成都商报的社长和总编由35岁的何华章一肩挑。有人对何华章如此评价:何少年老成,宣传部开会,从来是角落里一坐,沉默少语。与圈内人也极少来往。商报风格多少受了何的影响,何称之为“内敛式”。但是后来的何华章咋就变了呢?
其实,何的思维很特别。在他看来,报业发展有三个轮子:编采、发行和广告。编采是否勾人是链条的核心,把编采落实成发行,广告就会随之而来。何说:”即使这样,我也要坚守一个轴心,否则,轮子就会飞出去。”但是何华章还是经不住官场的诱惑,没有坚守媒体这个轴心,走进了官场。一位现供职于南方某报的著名记者说:“我是个理想主义者,我凭着良知去自觉寻求社会的正义。但商报是世俗的,它主要看什么东西好卖,然后就命令你不惜任何代价去拿。”这个话很现实,很骨感,成都商报是世俗的,说明掌舵人也是世俗的。在今天的中国,有才能的人纷纷削尖脑袋往政府里钻,早已成为一种世风。当了大官似乎就是人生的最大价值。这是一个不好的导向,如此世风,不但是对人才的最大浪费,更是社会极端病态。应该说,何华章这种世俗,注定了今天的结局。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我离开了官场。后来我知道离开的还有徐迅雷,他当时是乡党委书记,而我是县委宣传部的副部长,我去了一家沿海小媒体当编辑,他去杭州一家媒体当记者,这在当时是需要勇气的。前年春节回家,有老同学问我:“你曾经的部下如今当上了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还有市委秘书长……你后悔离开官场吗?”我说,我从来没有后悔过,虽然我从来没有得那种大富大贵过,但我也不缺吃不缺穿,生活无忧,过得安心,尤其是我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也就很充实。唐朝的白居易说: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我和徐迅雷先生都热衷于时评与杂文的创作,我们一直都在坚持着“写作为爱好,时评即良心”。
对于何华章这个曾经的传媒川军的领军人物来说,其实当官是一种资源浪费。但当今许多领域中的科技人才都进入了官场,也成了某些官员的“爱将”,这绝不是好事,对于个人来说,何华章就是前车之鉴;对于国家来说,就是在浪费社会资源,术业有专攻,这非常不利于国家的发展。
女秘书委身伺候省委领导:上位
她是女县委书记的女秘书,职位搭配本没有任何悬念。
可是,接待省府重要官员的那一夜之后,她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对官路本没有过多奢求的她,开始被推向了官场的快车道,从此步入了官路的“高铁”时代,披荆斩棘,一路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