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的寂寞
(2013-07-07 08:19:32)洪巧俊
艺术家必须耐得住寂寞,心静如水,创作才能悠然自得,进入那游刃有余的境界。他们凭借寂寞的空旷与艺术对话,携灵魂遨游,接灵感入怀。所以,忍受寂寞,才能在寂寞中成长。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陈仰中是我的老朋友,与他交往十多年,平时我称他仰中兄。他是一个耐得住寂寞的人,每次去他的工作室,他都在默默地创作,春夏秋冬几十载,始终笔耕不辍。记得十年前的一个夏天,天气闷热,走进他的工作室,只看见他赤着上身,穿着一条短裤在埋头创作。我站在他身后十多分钟,直到他直起身子用毛笔着墨,才发现了我,笑呵呵地说:“真是对不起,没有看到你进来。”其实,我很欣赏这种忘我精神的创作境界,更欣赏这种寂寞,因为只有耐得寂寞,才能够远离心浮气躁与急功近利,才能脚踏实地,集中精力和智慧,专注自己的创作。记得那时,我站在仰中兄背后,心是那么平静,静静地看着他一笔一笔地画下去。这是品味寂寞,在品味中我吟诵起:“珍珠,耐得住寂寞,才能晶莹闪烁;种子,耐得住寂寞,才能长成参天大树;人生,耐得住寂寞,才能获得成功。”陈仰中成功了,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大奖,《松鹤》获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梅雀图》获第七届全国瓷芝艺术设计创新评金奖,《釉上堆金花鸟天球瓶》获国际莱比锡博览会金奖和中国第九届工艺美术百花奖一等奖……在传统的瓷版画上,他独创了新领域,成功研究的大型纹片釉版画,是中国陶瓷艺术上的一大创举,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执着是一种坚守,在纷至沓来的诱惑面前,需要锚碇般的坚强稳定。我想,如果陈仰中没有那种执着和专注,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能成为今天如此有成就的大师吗?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如此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由此可见,大凡成功者都是孤独而执著的。
寂寞是一种考验,更是对内心的一种砺炼。陈仰中在直径2.08米,重达2800斤的鱼缸上作画,这种艺术创作的难度有多大也就可想而知,他站着画,蹲着画,举起一只手来画,站在板凳上画,一画就是几个小时,200多个日日夜夜,他才完成了这巨型大作。真正的艺术不仅要耐得住寂寞,还要耐得住清贫。当年,陈仰中一贫如洗,但始终在寂寞坚持创作。他曾告诉我,为了有一个家,他们夫妻到处去拣硪卵石,拣了一大堆,然后用这些硪卵石垒起了一间房,他们就在这间房里打造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寂寞是一种心境,一种精神内涵,它潜藏着惊人的力量,能在清贫中淡定,在淡定中不断创作,创作了一件又一件作品。记得这样一句名言:“如果你想出人头地,你要耐得住寂寞,因为成功的辉煌就隐藏在寂寞的背后”。
寂寞是漫撒人生的清辉,是滴进情感的夜露。我喜欢一个人静悄悄地读书,喜欢在寂静中沉思。当年我高考落榜回乡种田,虽然很艰辛,但那种寂寞孤独的环境,却让我学会了思考,锻炼了我的意志,在苦难成就了自己,在8年之后,我凭着自己的创作成绩走出了乡村,成了县委的一名干部。在机关混了10年,我越来越觉得自己是在浮躁中过日子,缺失了自我,于是我常在夜深人静时,一个人坐在书房,在寂寞中沉淀,在寂寞中审视自己。是啊,一个人如果耐不住寂寞,精神的家园就会被杂草侵占,生命的底线就会被欲望突破。终于有一天我恍然大悟,发觉自己从政是一个错误的选择,于是决定弃政从文,寻觅另一种自己的寂寞。
耐住寂寞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只有耐住寂寞,才能收获冷静和智慧,才能不为浮躁世俗左右。也正因为如此,我总是欣赏那些耐得住寂寞的人。欣赏他人时,自然也学会享受寂寞,得到感悟,让精神升华。只有耐得住寂寞,就能安静躁动的心灵,熨帖狂乱的灵魂,把无休无止无尽头的欲望归于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地方。
古往今来,凡能有大成就者,无一不是能够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的人。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成就了传世著作《红楼梦》;陈景润身处陋室埋头钻研,成就了对“哥德巴赫猜想”的胜利进军;陈仰中几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成就了大型纹片釉版画誉满海内外……可以说,寂寞是人生成长的必经之路,也是考验一个人能否成才成功的试金石。
所以说,寂寞是一种坚守,更是一种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