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乡村老屋砸死人是不容忽视的大问题

(2011-08-04 22:17:44)
标签:

杂谈

乡村老屋砸死人是不容忽视的大问题

        •洪巧俊

这是一场不该发生的悲剧,但还是来临了。报道说,310时左右,江西省樟树市张家山街道郭坊村上土湖村小组一幢建于解放前的老屋外墙突然倒塌,造成在墙下巷道中乘凉的8名妇女和2名儿童当场死亡,2名妇女受伤。死者中年龄最大的85岁,最小的3岁。(201184日《晶报》)

那一幢幢的老屋,像这些孤独老人的身影,显得孤苦伶仃,他们的儿、媳都出去打工去了,唯独他们仍然守候在这里。可这些老屋年久失修,又怎能不担心老人和孩子们的安全?

其实在乡村老屋砸死人的事不是现在才有,几年前我就听说过,只是死的人数少,没有超过9人,没有上报,也就没有引起关注。如今的乡村大多是被遗忘的角落,乡村干部除了抓计划生育、土地清理,很少关顾这些老老少少。

在童年的记忆中,故乡是那么美好,四面环水,河塘环绕着村庄,河塘两岸绿树成荫……如今这样的美景只能成为记忆,早已不存在了。曾经回到故乡,从外面看是一幢幢楼房,但走进村里却是一幢幢破旧不堪的老屋,有的连早廊也杂草丛生,高的草长得比人高,寂寞冷静,让人感觉一片凄凉。有的早已倒塌,,屋中竟长出一棵参天大树,在四周都是残垣断壁的破败中显得那么突兀。听父亲讲,我家的老屋是“三连襟”,分上中下三幢,“1”字型连着,幢与幢之间隔着天井,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土改时被没收,分给在十多家贫苦人居住,如今却只有中间的房子住着两位老人。说实在的,我很想回故乡,又怕回故乡,因为每次回去,村庄的残败与苍凉,都会给内心带来冲击。所以,几年前我写了《故乡,相见不如怀念》在香港文汇报发表。

故乡是中国乡村社会的真实写照,同样,樟树市郭坊村老屋砸死8名妇女和2名儿童,也是中国乡村社会的真实写照。老屋砸死人是不容忽视的大问题,砸死8名妇女和2名儿童,至少涉及到8个大家庭,农村一家至少生两个小孩,又至少涉及16个在外打工的小家庭要赶回家乡奔丧?我们的政府把眼光大都放在城市,很少放在乡村,以至许多乡村成了政府关注的盲点。如果樟树市郭坊村不是老屋砸死了10人,或许还难以引起当地政府的重视。

当然,乡下人的命和城市人的命是不一样,要不然就不会有“同命不同价”。有人说,这是一个负福利时代,当然这个负福利只是针对广大的老百姓,尤其9亿农民。试问政府给了农民什么福利?计划经济的“剪刀差”盘剥了农民多少?市场经济的拆迁农民又损失了多大利益?如今我们再也没有理由不反哺农民,不关注农民。那些领着纳税人钱的公仆们,应该多去乡村走走,多关注这些留守的老人和孩子,别再发生老屋砸死人的悲剧。

试问当今哪个村庄没有危房?又有谁去检测过?告诉他们那个是危房,不能住,不能靠近,或者竖一个警示牌,或者要求屋主推倒。可是,这些工作至今也没有人做。樟树市郭坊村老屋一次砸死10人,樟树市能对全市乡村的老屋检测一次,能把危房里居住的人劝出,对危房竖起警示牌吗?如果不能,这样的悲剧谁又能说不会重演。

应该说,乡村老屋砸死再多的人,似乎都与地方官员无关,不像城市里的重大安全事故要追查责任。老屋砸死人,他们无须担责,最多像樟树市那样,发放点慰问金。但仅仅是如此,没有惩罚举措,乡村未来就仍然会缺失安全措施,这样的悲剧就不可避免?

 

一群女人充当了男人生命途中的驿 站——小三人生故事。

这是小树丫长篇小说《驿站》链结:http://vip.book.sina.com.cn/book/index_173225.html?k=ad60f87aefe624c902243df2e661194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