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零地价拿地”的背后是导致更多农民返贫

(2011-04-25 21:22:36)
标签:

杂谈

“零地价拿地”的背后是导致更多农民返贫

洪巧俊

国土资源部近日发布安徽和县违法批占土地案处理结果,10余名政府相关干部受到处分,其中三位县委书记因疑涉碧桂园“零地价拿地”受处分。(2011425日《北京晨报》)

“零地价拿地”是一些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诱饵”,他们实行“零地价”甚至“负地价”,或者以土地换项目、先征后返、补贴等形式变相减免土地出让收入。这些做法不仅有悖于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则,而且让国家和农民都蒙受了巨大损失。有的地方官员甘愿鞍前马后不惜牺牲国家利益、断掉子孙活路而为地产商效劳,甘愿充当地产商囤地逐利的帮凶,说到底还是政绩观问题,既得利益问题。

其实“零地价”、“负地价”的背后是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当地政府要么把补偿农民的钱压得很低,农民不愿意,就强行征用(这也是一些地方的农民以死来捍卫土地的根本原因);要么拖欠土地补偿安置费;从而造成部分失地农民“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这不仅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也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不利于和谐社会。

早在2006年国务院就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这个土地新政的出台,将土地“闸门”收紧了,对工业用地规定了出让最低价标准。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地方为了吸引“大财主”来投资,仍然推出超低地价,甚至“零地价”,至今还把“零地价”视作“第一硬件”。为多引商,多上项目,一些地方还不惜冲财政红灯,大力推行“税后返还企业”等优惠条款来吸引企业投资。为掩人耳目,对企业用地也进行“招挂拍”,按规定将地款划入财政专户。但都是“走走程序,绕一个圈子”而已,最后还是按照“零地价”通过财政账户间接返还给企业。审计署审计报告透露,20081月到20096月,有7个省级和59个省以下地方政府及开发区为吸引投资,自行出台税收减免和先征后返政策,或以政府奖励、财政补贴等名义将税收和土地出让金等收入返还给企业,涉及金额125.73亿元(2010615日《羊城晚报》)。这种做法,是地方政府帮助企业老板偷漏税收,从而进一步损害了社会公平。

一些地方政府不顾国家禁令推行“零地价”,关键还是政绩观作怪,因为不少地方把招商引资的项目和资金数额作为考核的目标,提升的条件。这种政绩观也是拉大贫富差距的重要因素,他们一方面是大力开发房地产,有意鼓动抬高地价,增加财政收入,不少地方开发房地产的收入已达到财政的“半壁江山”;而另一方面他们为了招商,却又做起了“甩手掌拒”,给投资者超低地价、“零地价”。这样做使城里越来越多的人做“房奴”,城市居民为不断上升的房价焦虑,而减少幸福指数;也使失地农民缺乏生活保障而返贫。

报道说,和县案中碧桂园拿地数千亩,却只向和县政府支付每平方米73元的费用。按照这个计算,每亩地碧桂园只付4.8万元。每亩4.8万元,除各种税费,给农民的补偿又有多少?有的地方耕地占用税每亩就达了3050元,不知和县收取的耕地占用税是多少,如果是30元一亩,加上其他税费,那给农民的补偿就不会超过2.5万元一亩。如果没有免收耕地占用税等税,显然损害的是国家利益。因此说,要避免“零地价”出现,还必须强化监管。一些地方财政敢冲红灯,也是监管不到位使然。

                   

 洪巧俊评论:
中国有多少粮仓是空的?
http://blog.ifeng.com/article/9215065.html
没有隐性收入的中国人大都是穷人
http://blog.ifeng.com/article/7511561.html
拒绝“传穷接代”是“中国式”进步
http://blog.ifeng.com/article/7270408.html
对不起农民的中国人
http://blog.ifeng.com/article/3151236.html
用事实告诉世界,中国仍然是穷国
http://blog.ifeng.com/article/2607374.html
谁能养活中国?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546405.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