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高考失败者煲一碗心灵鸡汤
(2010-07-19 22:42:50)| 标签: 杂谈 | 
请给高考失败者煲一碗心灵鸡汤
 
“梦,在七月飘落”,这是一首诗歌名。如今不说七月是黑色的日子,但可说是几多欢喜几多愁的时候。六月高考,七月放榜,考高分、录取称心如意大学的莘莘学子,显然是自己欢,家人喜;然而那些落榜者就是自己忧,家人愁了;尤其是一些考了高分未能录取向往大学的考生,就可能是乐极生悲,从此,乌云龙笼罩着这个家庭。
7月18日《江南都市报》报道,“我女儿怎么这么傻,竟一时想不通,寻了短见。”贵溪市泗沥镇的陈先生哭诉称,高考后的陈玲(化名)查询到自己的成绩不错,高兴地填报了江西财大。然而,由于填报原因,她最终没被录取。一时想不通的她,竟喝起农药来。
 
当前,我们所关注的不应是那些高考状元,那些被清华、北大录取的考生,而是那些失败者、失意者。过去,我们太多地关注那些高考高分者,总是做些锦上添花的事,给胜利者鲜花、掌声、赞美、奖金……,而缺失的是雪中送炭,对于那些失败者很少去关注,去鼓励,去帮助……,真有点“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味道了。
可以说,当今大多能考上高分的孩子都不是来自贫困家庭,他们并不是输在智力和勤奋上,而是输在教育优质资源上,而教育优质资源在许多地方是要花大钱买的。本月初,笔者针对四川省遂宁市教育局长任董事长发表评论说,一旦教育公司化,就会利用本地的一切资源为公司获得最大的效益。很显然,最好的师资,最好的硬件设施都会流向他公司下的学校。本来社会的优质教育资源应均衡,尤其是义务阶段更应均衡,但由于教育成公司,由此发生裂变,优质资源越来越趋向于金子塔尖,这个塔尖就成了富人的盛宴,穷人只能望“尖”兴叹。这种现象实质上已沦为了家长之间权力和金钱的竞争,这种竞争是不公平的。如果因为获得高分又获奖金,显然就是再一次不公平。
前面说了,那些考上高分的学生大都不是来自贫困家庭,他们家庭条件优越,并不缺钱,偏偏他们能获得丰厚的奖金,过去有高考状元获几十万奖金,学校奖、当地政府奖、企业奖,用我家乡的话说就是:“狗屎堆好草”。而真正缺钱是那些偏远乡村的孩子,他们正在为筹上大学的费用而忧心如焚,却少有人去资助。“八月底九月初,哪家不要卖大猪?”不是农事时节,却成了农村最重要的时节。这个时节的兴起,应该说是一路看涨的学费所造成的。《兰州晨报》曾报道了吕淑琴的女孩高考金榜题名,然而,面对1万多元的高额学费,无助的女儿几度险些走上轻生的绝路。
应该说,这个时候,在警惕高考生患“考后综合症”(一种是录取无望丧失信心的,一种是考得好乐极生悲的)同时,更应当把眼光倾注那些高考失败的乡村贫困孩子,这些孩子不像富裕家庭的孩子那样,可以明年重来,或者交昂贵学费可上好大学,或者去国外读大学,他们大多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重走父辈之路——面向黄土背朝天,一条是迈上打工之路——离乡背井去谋生。因此,他们才是最需要社会关注的人,最需要为他们煲一碗心灵鸡汤的人。
 
洪巧俊文章:
包拯被“双规”了
http://blog.ifeng.com/article/5827931.html
范进打造“官脉”
http://blog.ifeng.com/article/5715750.html
孟子民为贵新传
http://blog.ifeng.com/article/2120941.html
新桃花源记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587814.html
林肯竞选中国村官败北记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557789.html
论邓贵大的死掉
http://blog.ifeng.com/article/2705891.html
著名WU出版社给韩峰的一封信
http://blog.ifeng.com/article/4440644.html
公安局长“检阅小姐”是何等的权威
http://blog.ifeng.com/article/3078839.html
“资源共享”与“情妇共用”是一个新课题
http://blog.ifeng.com/article/3067520.html
我们的领导为何都是全能的?
http://blog.ifeng.com/article/3019012.html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