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爱遗弃的孩子
洪树琴
第一次见到宝儿是在朋友家里。那天晚上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夏天的炎热突然间散去了很多,朋友把空调关了,打开窗一股清新的空气吹了进来,好惬意啊。这时,朋友把话题一转,说有个孩子要去我的学校读书,请我帮忙。因为孩子已经休学一年,而且是青海过来的,去别的学校都碰了壁。我告诉她,只要孩子的习惯好,成绩不要太差,这个没问题。朋友叹了一口气,说:孩子15岁,很可怜,他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婚后,随爸爸生活,可是爸爸不久后娶了新的女人,他们就把这个孩子遗弃了,孩子被送到寺庙里,与那些六根清静的和尚呆在一起。朋友是个吃斋念佛的人,这次去西部旅游,依然是去资助那些贫困的孩子。宝儿是她看到的最听话的孩子。住持告诉她孩子的故事后,她立刻起了恻隐之心。住持说,孩子不想读书,想出去看看,希望能到朋友的店铺里帮个忙,见识见识外面的世界。朋友一口答应了,于是就把孩子带了过来。朋友不想让孩子这么小就辍学,于是就动员孩子读书,可是她担心的是,孩子从小在寺庙里长大,无法适应南方这么繁华的生活。
不一会,门铃响了,进来了一位白白净净、瘦高个的男孩,穿着白T恤衫、牛仔裤。朋友说,这就是宝儿,宝儿,快叫老师。老师好!宝儿腼腆地叫着,看上去很乖巧:四方脸,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薄薄的嘴唇,真是个俊小伙子。把这么好的孩子遗弃了,做父母的真是心狠哪。宝儿听话地坐在对面的圆凳上,低着头,手足无措。宝儿,想读书吗?我微笑着问他。“不想,不过我还是听阿姨的。”宝儿抬起头,声音细细的。我看到宝儿的眼神是游离的、茫然的,里面没有任何欲望。“宝儿,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做和尚。”宝儿毫不犹豫地回答。“你最希望得到的礼物呢?”“没有。”“你最想去哪里玩?”“不知道。”
一个没有任何欲望的孩子,太可怕了,孩子的心已经死了。他没有一个孩子应该有的好奇、冲动,没有任何喜欢的东西,没有自己想去的地方,他的理想只是做一个和尚。我的心在流泪,鼻子有些酸涩。我说,宝儿,外面的世界很大,很精彩,有许多有趣的、有意义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做,也值得我们去做。寺庙只是很小很小的地方,你应该走出来,你会喜欢的。我有点激动,有些伤心,还有说不出的愤怒。我想说服这么好的孩子来过正常人的生活,来体会世界的美好和精彩。可是宝儿依旧低着头,没有言语。我试着让自己平静地说话:宝儿,就算你想做和尚,也要做一个有出息的大和尚,做一个住持,像少林寺的释永信一样,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把少林文化发扬光大,让全世界都知道有个释永信,这才活得有价值、有意义。宝儿,你说呢?“我没有想过,不过,我听阿姨的,重新去读书。”声音还是那么细软。我知道,不可能一下子改变宝儿,他已经答应去读书了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以后再慢慢来改变他吧,但愿宝儿能回到正常的生活中来。
我给宝儿安排了一个最好的班级,并特意嘱咐班主任关照他。每天我都观察他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宝儿的表现令人欣慰,他并没有排斥学校生活,同学们也很快接受了他。我以为宝儿正在朝着我期望的方面发展。这样大概过了一个月,朋友告诉我,宝儿不知哪儿来的钱,买了手机,而且学会了撒谎,宝儿在家里的表现让她的丈夫很不满意,他们决定送宝儿回去。事情出乎我的意料,我马上找宝儿的班主任了解情况。班主任告诉我,这个孩子不单纯,好像是思想方面不端正,每次找他谈话,他从来不吭声,可是背后却和同学们说大话。后来,宝儿请了一个星期的假,老师告诉我,是他的阿姨请的,说家里有事。
我在等着宝儿回来上课。那天中午,我走到校门口,门房告诉我,有个学生一直在找我。我快步走上楼,看到穿着一身黑衣服的宝儿站在我的办公室门口,手里拎着鼓鼓的书包。老师,我要走了。宝儿低着头对我说。为什么要走?我难以置信。是我自己要走的,我没法适应这里的生活,我回青海去。宝儿依旧低着头。我张着嘴还想说什么,只见宝儿在我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走了,他的身影很快消失在拐角处。
我的眼睛湿润了,我的心感到一阵阵的难受。多好的孩子,因为缺少了爱的滋润和浇灌,却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我无法知道这段生活对宝儿来说意味着什么,他的心是否还是像刚出来的时候那样纯净?寺庙是否还是他理想的归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