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风车的哲学

(2009-01-19 10:18:59)
标签:

杂谈

风车的哲学

    •洪巧俊

    由于种过多年田的缘故,去乡村,见到农具总要上去抚摸着,像抚摸曾经历的那些岁月,像抚摸土地的那份厚重,亲情感油然而生。锄头、禾耙、铁锨、风车、犁铧……像电影镜头一幕一幕地掀起了我那尘封的记忆。然而,这些农具最复杂最精致的却是风车,稻子收割后,放在晒场上晒后,就要风车来辨认出稻谷的轻重虚实。此时,风车就会出现在晒谷场上,远看犹如一匹站立着的马。
    记得那是读小学的时候,放学后我和村里孩子最喜欢去晒场上去玩耍。那是一个秋天,晒场上放着一堆堆金黄色的稻谷,稻谷的中间是一台风车,杨先大伯把一箩稻谷驮在肩上,走近风车,倒进了风车漏斗里,手便摇了起来,风吹出来了,让饱满的颗粒和干瘪的颗粒各走各的出口。我们几个小孩围着风车反复揣摩着,然后议论着风藏在风车的哪个部位,争论一直没有结果,不知道风车里的风藏究竟在哪里?于是我们就问杨先大伯藏在哪里?杨先大伯笑了,说:“风藏在风车的肚子里。”他还说,风是长着眼睛的,它还有一颗灵敏的心,要不,风闭着眼睛,咋就能让饱满的和干瘪的稻谷各归其位呢?
    后来我长大了,也学会了使用风车,才知道风车的使用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一定的技巧。摇风要摇得均匀,手上用力不能一下轻一下重,力的把握要与漏斗里漏出的稻谷恰到好处,否则就辨认不出稻谷的轻重虚实来,所以不能小看漏斗上的那块可以来回游动的木块,那是控制稻谷漏出多少的机关。
    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犹如风车扇谷,那些事情是重要的,那些是不重要的,在头脑里摇一摇,扇一扇,然后让它们各归其位。在做的时候是先重后轻,还先轻后重呢?当然要根据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农民为何要把饱满的和干瘪的稻谷扇得一分为三,因为这样做,好的稻谷能卖上好价钱,稍干瘪的稻谷机碎成粉末又能喂猪喂鸡,而那轻瘪瘪的就一把火烧掉。这是一种取舍,人最难做好的就是取舍,所以,要借用风车的力量,借用风车的哲学。
    风车的哲学,其实是一种人生的哲学,你要有所取,就必须有所舍。我们不管干什么,有得就有失,要有收获,就必付出,付出就是舍。生活中,往往是取易舍难,就像风车那控制漏斗的机关那样,要把握并不容易。取得或许需要智慧和勇气;而毅然豁舍,需更高的智慧和勇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