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社会要有“血性”
          
洪巧俊
    
自从“范跑跑”用不救人只顾自已的言行在网络上炫耀后,就引发了一场争论。其实在这场争论中,让我们忧伤地感到,今后社会上有血性的人是不是越来越少?然而,当我看到湖南省衡阳市四名不同身份人挺身而出,勇斗歹徒,却又让我改变自己的这种看法,不顾个人安危,见义勇为,这种有正义、有血性的还大有人在。
   
6月10日《法制周刊》报道,5月29日,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湘江边兴衡花苑发生一起暴力事件。面对5个正在行凶的歹徒,在衡阳打工的农民工刘广益挺身而出,在与歹徒搏斗中,他身中数刀。就在刘广益挺身而出之前,衡阳市人大代表蒋长合、小区保安薛世龙、公司职员蒋南阳已在与歹徒拼死搏斗。蒋长合是人大代表,还是一名民营企业家,刘广益的5万多元治疗费用,全部由蒋长合的公司支付。4个不同身份的好汉给社会注入了一剂清新剂,感动了一座城市,也感动了这座城市之外的许许多多人。
   
过去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报道,英雄独自挺身而出斗歹徒,看客围了一大圈,就是没人相助,让英雄流血,甚至牺牲。围观者的冷血,麻木不仁,常让人悲叹于那些围观者没有正义感,都是些没有血性的人。但这次的报道,却让我看到了另一种感人的情景。
   
虽然他们的身份不同,勇斗歹徒时都负重伤,但在一瞬间却迸发出同一种力量,这是社会公德的一种回归。众目睽睽之下,歹徒们带血的匕首给这座城市划上了一道伤痕,而农民工刘广益的挺身而出维护了这座城市的尊严。农民工刘广益曾对妻子说,城里的大街、房子和公园永远不属于他们。是的,这些都不属于他们,但城市的安宁、和谐属于这座城市的每个人。如果歹徒行凶,没人挺身而出,歹徒们就会更加穷凶极恶,如果正气不能张扬,邪恶就会更加盛行;那么,城市的安宁、和谐又从何来?
    
在一论坛上有人这样问,当今中国最缺什么?回答最多的却是“血性”。有“血性”的人之少见,已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切肤之痛。有人说“血性”已成为“稀有资源
”。血性是什么?按照辞海的解释,血性是指刚强正直的气质。这样一种气质咋到“法制社会”会如此尴尬?
   
一个人缺少了血性,就会成为懦夫,一个国家缺少了血性,就会成为任人宰割。清朝末年的中国就是很好的例子,那时中国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左右,可是,清政府统治缺少血性,成了列强争吃的对象。近代史,中国屡屡被日本欺负,难道不是中国国民性中血性不足的原因?甲午战争,双方军力本是旗鼓相当,但中国军队却不堪一击。三十年代在东北三省,一万人上下的日本关东军竟兵不血刃地从四十万之众的东北军手上夺走了满洲。当时东北军的装备几乎是国内军队中最为精良的。我们装备相当人数上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也不是人家的对手,缺的还是血性。丧失血性的民族是可怕的;丧失血性的社会,每一个人都会为之付出代价。
   
记得两年前,一向被认为“有血性”、“敢为天下先”的湖南人,忽然被人指着鼻子痛骂“冷血”、“血性被狗吃了”,但也有人说,湖南人本充满血性与“辣劲”。在讨论时,许多网友认为,这个话题,并不仅仅是湖南人需要反思,是我们所有中国人需要反思!甚至有人说,现在的中国人是没有血性的,只求索取自我名利,对于他人的生死和利益则是熟视无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网友如此追问:一幕幕英雄孤身斗歹徒喋血街头,成为今日最令人心痛的场景。我们还能唤回渐渐消失的血性吗?
   
无须再说什么,湖南省衡阳市四名不同身份人挺身而出,勇斗歹徒事迹,就是最好的回答。湖南人并不缺少血性!汶川大地震,英雄们舍己救人,唱出了一曲曲动人的旋律,唱出一个响亮的回答:中国雄起!
   
中国人并不缺少血性!面对强烈的余震,一位9岁的男孩却没有一点惧怕,救出了一个又一个同学,当他走向中央电视台,面对主持人的提问,却又是那么野性十足,这种孩子的野性,其实就是我们下一代的血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