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不种田
一辈子不种田 · 洪巧俊
种了一辈子田的父母,临近古稀的年龄却住进了城里。住惯乡村的父母还是不适应城市的生活,父亲说乡村的空气新鲜,又可吃到自己亲手种的蔬菜,城里买的鸡蛋也没在村里买的好吃,因为村里养鸡喂的都是大米和虫子。但为了他的孙辈们又不得不在那喧闹的城里住着,大弟的一对儿女在城里读书,而大弟夫妻在广东经商,看管侄子和侄女的任务全落在父母身上。
母亲说,父亲这辈子没有离过“药罐子”,要不是你们兄弟能挣钱,如今药费这么贵,“药罐子”早端不起了。父亲从小就有支气管炎和肺结核,身体一直很弱,但一家八口人全靠他一人扛着,他深知种田的苦和累,于是再苦再累也咬紧牙关让我们兄弟读书。可那时连吃饭都成问题,学费就更成问题。由于我们一个个在长大,饭量也在不断地增加。常常是青黄不接,新米还没出粮食早吃完。奶奶东家借一箩谷西家借一斗米。借得多了,奶奶就向父亲唠叨:“只有担箩借谷的,没有担箩借字的。”奶奶是体谅父亲太艰难,希望我这个长子能出学校帮父亲一把。但父亲无论如何也要我读书,并对我说:“你一辈子也不要种田。”他希望他的子女不要象他那样活得负重如牛。
可父亲的这个愿望我没能让他实现,高考落榜还是回家种了田。而且一种就是八年,在这八年的时间里我始终没有忘记“你一辈子不要种田”的话。八年中,我白天拼命地干农活,为的是尽量减轻父亲的负担,晚上熬夜苦读耕耘,为的是不要种田。经过“八年血泪抗战”,我终于从田埂上走进了县委机关,十年之后又调到了广东沿海工作。
那是前年,我把父母接到广东过春节,父亲悄悄地问我一个月挣多少钱,当我告诉他时,父亲愣了一下,然后笑着说:“我种10亩田两年的收成加起来,才相当你一个月的收入,还是读书好啊!”
听大弟说,父亲教他一对儿女,比他夫妻还要教育得好,如今都考进了县重点中学。父亲每天早晨5点半起床叫他们起来早读,然后煮好稀饭,买些早点让他们吃好去上学,晚上自修回来就让他们睡觉。到了星期天,就把他们带回乡村,说是让他们体验一下乡村生活,看看当农民苦不苦。
记得三年前的署假,在老家市政府工作的二弟打电话给我,说侄子考试才考了79分,父亲要他回家做侄子的思想工作。那天正是星期天,二弟回家了,父亲便对侄子说,“你不努力读书,就要回家种田”。
父亲万万没有想到侄子会顶撞他,“种田有什么不好,都不种田吃什么?”
父亲听后一记耳光打在侄子的脸上,二弟也用脚踢,两人狠狠地揍了侄子一顿,父亲边揍边嚷道:“我叫你种田!你,你……一辈子也不许种田。”父亲打累才歇手,之后是老泪纵横。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我那位当政府官员的二弟也和父亲的想法一样,并用脚踢侄子。侄子的话并没有说错,但为什么挨了他们如此一顿暴揍?
暑假,父亲带着侄子侄女到乡村,父亲监督他们割水稻,要让他们真正体验“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从那以后,每个双休日父亲都要带他们回乡下,体验农村生活。我知道父亲的做法,一切都是为了侄子侄女一辈子不种田。
每到星期五的晚上,我都会打电话给父亲,那次父亲不在家,是侄子接的,侄子说父亲到乡下买新鲜鸡蛋去了,明天一早就回来。我问他怎么不跟爷爷回乡下,没想到侄子斩钉截铁地说:“不回乡下,一辈子不种田!”
种了一辈子田的父母,临近古稀的年龄却住进了城里。住惯乡村的父母还是不适应城市的生活,父亲说乡村的空气新鲜,又可吃到自己亲手种的蔬菜,城里买的鸡蛋也没在村里买的好吃,因为村里养鸡喂的都是大米和虫子。但为了他的孙辈们又不得不在那喧闹的城里住着,大弟的一对儿女在城里读书,而大弟夫妻在广东经商,看管侄子和侄女的任务全落在父母身上。
母亲说,父亲这辈子没有离过“药罐子”,要不是你们兄弟能挣钱,如今药费这么贵,“药罐子”早端不起了。父亲从小就有支气管炎和肺结核,身体一直很弱,但一家八口人全靠他一人扛着,他深知种田的苦和累,于是再苦再累也咬紧牙关让我们兄弟读书。可那时连吃饭都成问题,学费就更成问题。由于我们一个个在长大,饭量也在不断地增加。常常是青黄不接,新米还没出粮食早吃完。奶奶东家借一箩谷西家借一斗米。借得多了,奶奶就向父亲唠叨:“只有担箩借谷的,没有担箩借字的。”奶奶是体谅父亲太艰难,希望我这个长子能出学校帮父亲一把。但父亲无论如何也要我读书,并对我说:“你一辈子也不要种田。”他希望他的子女不要象他那样活得负重如牛。
可父亲的这个愿望我没能让他实现,高考落榜还是回家种了田。而且一种就是八年,在这八年的时间里我始终没有忘记“你一辈子不要种田”的话。八年中,我白天拼命地干农活,为的是尽量减轻父亲的负担,晚上熬夜苦读耕耘,为的是不要种田。经过“八年血泪抗战”,我终于从田埂上走进了县委机关,十年之后又调到了广东沿海工作。
那是前年,我把父母接到广东过春节,父亲悄悄地问我一个月挣多少钱,当我告诉他时,父亲愣了一下,然后笑着说:“我种10亩田两年的收成加起来,才相当你一个月的收入,还是读书好啊!”
听大弟说,父亲教他一对儿女,比他夫妻还要教育得好,如今都考进了县重点中学。父亲每天早晨5点半起床叫他们起来早读,然后煮好稀饭,买些早点让他们吃好去上学,晚上自修回来就让他们睡觉。到了星期天,就把他们带回乡村,说是让他们体验一下乡村生活,看看当农民苦不苦。
记得三年前的署假,在老家市政府工作的二弟打电话给我,说侄子考试才考了79分,父亲要他回家做侄子的思想工作。那天正是星期天,二弟回家了,父亲便对侄子说,“你不努力读书,就要回家种田”。
父亲万万没有想到侄子会顶撞他,“种田有什么不好,都不种田吃什么?”
父亲听后一记耳光打在侄子的脸上,二弟也用脚踢,两人狠狠地揍了侄子一顿,父亲边揍边嚷道:“我叫你种田!你,你……一辈子也不许种田。”父亲打累才歇手,之后是老泪纵横。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我那位当政府官员的二弟也和父亲的想法一样,并用脚踢侄子。侄子的话并没有说错,但为什么挨了他们如此一顿暴揍?
暑假,父亲带着侄子侄女到乡村,父亲监督他们割水稻,要让他们真正体验“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从那以后,每个双休日父亲都要带他们回乡下,体验农村生活。我知道父亲的做法,一切都是为了侄子侄女一辈子不种田。
每到星期五的晚上,我都会打电话给父亲,那次父亲不在家,是侄子接的,侄子说父亲到乡下买新鲜鸡蛋去了,明天一早就回来。我问他怎么不跟爷爷回乡下,没想到侄子斩钉截铁地说:“不回乡下,一辈子不种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