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糖尿病的误区
(2015-10-07 23:19:14)
标签:
健康整体自然医学林海峰糖尿病营养学 |
分类: 整体自然医学知识 |
再论糖尿病的误区
林海峰作品
把血糖升高,简单定义为糖尿病,实在是医学的耻辱!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以上对于糖尿病的定义,来自国家卫生权威部门。这组定义解释,存在多重误区。
首先,对于高血糖的意义及价值,未做任何研究,直接评判为疾病,并未思考,血糖升高的生理意义,完全违背基本病理学思想。其次,认定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所引起,更是对生理活动的无知,完全不了解胰岛素分泌的原理、作用、机制。以非常肤浅而武断的方式,把血糖升高的生理现象,直接封印为糖尿病,并断定是胰岛素的混乱。第三,认定高血糖是导致眼、肾、心脏、血管、神经慢性损害的原因,而不知,引起血糖升高的原因,是同时引起眼、肾、心脏、血管、神经慢性损害的原因,这个认识误区,也是导致多年来,不但被批为糖尿病的患者数以亿计,而且,一旦被贴上糖尿病标签,患者唯有终生服药,或者注射胰岛素,同时,服药和注射胰岛素的过程,血糖依旧难以稳定,各组织器官的损害,不但没有较少和避免,反而加剧、加速、加重。
患者不仅无知,而且,没有发言权。在医生霸权的时代,任何与医生结论相反的言论,都会遭到打压,即使,医生从未治好这些疾病,即使,终生也治不好,即使明知终生治不好,还是代表权威。
其实,终生治不好,不代表疾病严重,而是非常简单的逻辑:治疗方向错误!
了解糖尿病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血糖的来历,以及糖的作用、价值,接着,我们来看看糖尿病的症状,以及这些症状背后的生理特征,最后,我们还要了解,糖尿病的症状出现的时候,身体同时还有那些状况,这些都是对于糖尿病研究的基本思维逻辑,如果,研究糖尿病,不研究这几项,不仅是草率的,鲁莽的,同时,也是,远离科学精神的。
现在,我们逐一来了解整个糖尿病的相关知识。
第一部分,血糖。血糖有什么作用?什么情况下身体需要升高血糖?什么情况下会加速血糖的消耗?低血糖有什么风险?高血糖、平衡血糖、低血糖之间的变化由谁来调控?负责调控的机制,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触发?
“血清中的糖称为血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葡萄糖。体内各组织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大部分来自葡萄糖,所以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体内各组织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大部分来自葡萄糖。正常人在空腹血糖浓度为3.61~6.11mmol/L。空腹血糖浓度超过7.0mmol/L称为高血糖。血糖浓度低于3.61mmol/L称为低血糖。
普通人,包括医生,都很难能够好好读书,用心分析。清晨空腹血糖,3.61~6.11mmol/L为正常人!低于3.61mmol/L就是低血糖,就有晕倒、休克、心慌、颤抖、焦躁、接着,可能成为重大风险,引起肝衰竭、心力衰竭、肾衰竭!从正常到不正常,有三种基本原因,第一,来源不足,第二过度消耗,第三,转化利用率不足。这三种,医生通常都没有意识到,尤其是现代社会,饿过头,不及时就餐,不吃早餐,是第一种,非常普遍,白领、商人、精英阶层!而第二种,更是严重,凡是高压人群,都是过度、快速消耗的人群,第三种,属于营养不均衡。缺乏微量元素协助血糖利用。
首先,要让每一个人非常清晨地意识到,正常人如果出现低血糖,所造成的风险,远远高于高血糖!高血糖本身,一旦高与160毫克--180毫克%,就有部分葡萄糖随尿液排出,这意味着身体有自动调控机制,会自动降低血糖浓度。
糖尿病基因在大约50万年期形成,和肥胖基因处于同一个进化阶段,那个时候地球很长时间处于寒冷气候,很难寻觅食物,糖尿病基因形成,有助于帮助身体避免低血糖风险,其作用机制在于,首先分泌胰高血糖素,来促使身体将储存于肝脏的肝糖,释放进入血液,提高血糖浓度,这一机制,借用了肝脏储备,是有限的,也是要还的。另外,胰高血糖素还能够促使身体,将组织中的蛋白质,通过脱氨作用,转化为糖,进入血液,升高血糖!这个机制是进化的智慧,任何处于低血糖风险的人,都会诱发糖尿病基因的表达!从而,推动血糖升高。
现在,我们知道,高血糖的生理机制,是为了防止低血糖的出现,原因在于低血糖的风险是可怕的、危害巨大、深远的,是高智慧的身体绝不容许持续存在的。为了进一步,让所有被现代医学误导的患者摆脱糖尿病的过度恐慌,我们再进一步了解,低血糖的恐怖之处,以及何时会出现低血糖,让你知道,你是否随时都存在低血糖风险,并且,不断触发低血糖的调控机制,以下为医学上对于低血糖的解释
”低血糖呈发作性,时间和频率随病因不同而异,症状千变万化。临床表现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