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李开复的信)关于死亡

标签:
李开复林海峰梦想阳光森林健康 |
分类: 哲学与自然的思考 |
(写给李开复的信)关于死亡
林海峰作品
在许多事情上,人类都难免有一种傲慢,最无知的傲慢,是把自己已知的事情,当做全部的事实。尽管每一个人都不同程度上愿意承认自己的渺小与脆弱,然而,为了在人群之中展现某种存在的价值,不可避免,人们尽量努力求得更多的知识,同时,尽量在各种场合呈现自己比别人更懂的样子。
这些古怪的矛盾,似乎与生俱来,也似乎难以避免。直到死亡的来临。
如同林徽因吊念徐志摩的死,所阐述的那样,对于死亡,无论我们自诩是哪一种学历,拥有怎样的地位,当它突然降临的时候,我们无一例外地哑然无语,那种失控,那种无从下手,那种莫名的无助,那种悲哀却无法弥补悲哀的苦楚,在一瞬间,可以将所有人击败。让你不得不臣服。
古今中外,无论哪一种解释,无论来自科技还是宗教,无论来自传统的资讯,还是灵异的传说,每一种答案,似乎都难以令人信服。天空之中,究竟是否飘荡着已故的灵魂?死亡的亲人,是否在远方眺望?在另一个世界里,是否还能够彼此关心?一切,都如同烟云一般,刹那间,变得虚无缥缈。
在那一个瞬间开始之中,再也找不到回应,无论你想恨,还是想爱,都再也毫无音讯,无论你想责备,还是想抱歉,想挽回什么,还是想补充什么,一切嘎然而止,从此悄无声息,再无回应。
无论你是无力,还是无助,无论你是否有话要说,无论你想做怎样的检讨,无论你是否大声痛哭,一切都显得苍白而多余,空空荡荡的天际里,连一丝的痕迹都无法找寻,我们努力尽情地展现文采与哀思,也了无帮助。
如此,人们依然无法全心地珍惜活着的价值,无法珍惜彼此依然在世的珍贵,那些些许的恩怨情仇,那些长长短短的计较,那些口语之间的得失,依然如同鸿沟一样,横在彼此的心灵之间,无数的人们,似乎宁可侥幸地等待命运的安排,也不愿意主动地去做些亲密的动作。
生命如同漏沙,一点点消失,所有人都在一步一步挪向尽头,死亡的清单,在空中飘舞,不知不觉,落在不同的人的上空,生命从来不客气,从来不照顾谁、对谁特例,所有你曾经拥有的,都将一点点失去,而你,却依然忙着抱那些毫无生机的商品。
懂得爱的唯一道路,就是敬畏死亡,唯有对死亡的清晰透彻的认知,才能够让每一个人深刻地体会活着的点点滴滴,才能够在所有人间的那些游戏里不会迷失,才能够及时把爱说出来,把得失放下,才能够发自心底明了珍惜的本意,才可以懂得一切的名利荣耀,都只是活着的生命的庆祝,从来无法在死亡里舞蹈。
懂得死亡,你才能够真正活着,才能够在活着的每一天都活着,因为,那每一天都在逝去,如同落叶成泥一样不见了踪迹。对死亡的敬畏而非恐惧,是生者的真正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