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行如隔山
(2013-04-23 23:07:30)
标签:
教育林海峰阳光森林英语学习财经 |
分类: 各地活动营养与健康培训课程 |
隔行如隔山
林海峰作品
人这一生,最美妙的体验,莫过于突破自我设限所带来的喜悦,尤其是突破整个人类的自我设限。
而大多数人,这一辈子都活在对自己没来由的限制之中。活不出自己的精彩。
隔行如隔山,这句话,对于工业时代是真的,对于今日来说,却完全不同。以前,山与山之间,何其遥远,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而今日,高铁进了蜀道,高速公路横架在一座座山之间,山于山的间隔,轻易跨越。
从小学、到中学、大学,然后,物理、化学、医学、生物学,各种分类。人们似乎认定了,必须先学小学,然后才一步步到大学,每一个学科,似乎都有各自的壁垒!其实,在今日资信如此便利、发达的时代,知识的学习,易如反掌,根本不需要浪费那么长的学习时间,相反,人生阅历的积累,才是个人成长至关重要的部分。
为何要严格区分小学知识、中学、大学知识?为何不可以5岁、8岁、10岁、15岁、25岁、35岁的人一起听课学习?谁把人分成这个等级?有什么依据认为这样的区分是科学合理的?
尤其是现在这个时代,根本不需要再去学校,那里不过是一个呆板的教室,里面站着一个长期抄书,照本宣科而不思考的老师!把各种学科无端分割,而不是整体教授,使得一个人一进入学校,就被肢解,脑袋莫名其妙地被分为各种毫不相干的科目,等到大学毕业,却可能花一辈子,都无法再把这些知识整合在一起,无法再完整的思考。
教育越来越不可理喻,即使是大学教授,也同样可能是一个“脑残”,无法成为一个知识全面的沟通者,如同进入医院,肝脏专科的人,不懂得内分泌的事情,心血管专家,搞不清楚免疫机制的问题,误人子弟!
这也是为何大多数人在学校里学了十几年,毕业之后却什么也用不上,通通还给了老师的原因。最后,生存的本领,全靠毕业之后的经历、经验,整个十多年学习的过程,没有多少有用的东西剩下。
改革教育体制,是一个难以实现的梦想,而明知错误,还把自己的儿女往里面推,更是不负责任的行为。父母即便不能够帮助孩子成才,也不该明知的情况下,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没用的庸才。
尤其这一次体会英语教育的问题,既然英国人、美国人,在幼儿园、小学就能够学会一口流利的英语,为何中国人学了十几年学不清楚?没有人质疑教学问题,还拿那些糟糕的东西来考试学生!结果,搞得中国人至今无法真正融入国际社会,结果,一个根本不是外语专业的人,却发现了其中的秘密,把整个高难度的英语教学,变成了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学会,从此可以轻松自学的一门和中文一样简单的学科,真是令人叹息。这也像我这个以前不是学医的人,现在却帮助无数的人,解决了许许多多医院都解决不了的疾病一样。
教育出问题,真是误国啊!
人生,真是不知道哪来的福气,老天总是给我这么多美好的东西。幸福得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