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疗改革的关键

(2012-06-03 04:49:01)
标签:

健康生活

林海峰

慢性疾病调理

阳光森林

整体自然疗法

分类: 整体自然医学知识

医疗改革的关键

林海峰作品

 http://00144-images.s3.mall.ekaidian.com/c7/58/06/816cfe6298e726bd8bf7f95a39a9d3e4.png?1426581176#w

      对于中国公民而言,无论经济收入提高多少,如果国家不能够在教育和医疗改革上,有所突破,估计未来,移民国外的富人、精英阶层将越来越多,至少,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儿女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生活。

     教育问题实在令人不仅担心,而且感到恶心。眼看着无数的中国儿童,从小学起,就开始戴上眼镜,目光呆滞地走过童年到青年的时光。每天背着沉重的书本,做着无聊的作业,上着没用的课程,打发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那些校长、教师,都是为人父母,居然面对这么严峻的问题,毫无感觉,任由事态继续发展,真是令人痛心。

     而医疗问题更是令人焦虑不安,无论社会贡献有多大,地位有多高,只要有个什么病,就心里没底,对于未来,毫无把握。

     医患的纠纷,越演越烈,法律从来没用真正偏向公民的权益。医生原本并无过错,但是,现行的医疗机制,使得医患迟早要发生矛盾,这种矛盾要么被掩盖,要么就爆发,这对于国家的安定与和谐,必定留下巨大的隐患。

中国对医疗改革的努力,原本无可厚非,至少政府一直在做各种努力。但是,      这些努力,并未触及到根本问题,这个根本问题不改变,医疗建设与人们健康       之间的矛盾就难以解决。

目前的医疗现状所存在的问题,似乎让许多人失望,许多的病人,花了很高的      费用,不但没有把身体治愈,反而越来越严重,甚至失去生命。医生与患者之      间的冲突时有发生。在疾病问题上,病人属于绝对的弱势群体。由于医疗的专      业性质,大多数病人,对疾病的知识十分匮乏,医生掌握着对疾病的解释权。    系列堆积下来的问题,越来越多,对于政府来说,是个大问题,对市民来说     更是让人着急。

 

十年前我就有个设想,如果这个设想得到实行,那么,我们国家的医疗改革,      也许将会大大的迈进一步。

按照这个设想,现在的医院,将被分拆,医疗的垄断将会被打破。人民的健康     水平,将会得到彻底的改变。

关键的问题,在于对疾病的认识。

“病”这个字的含义很广,而人们对它的理解却很狭窄。小到打个喷嚏,大到以      外创伤,小到皮肤瘙痒,大到癌症都让人反应出“病”。如果,没有一个医疗标      准,人们很难清楚,哪个症状是代表严重的问题。

然而,现在却因为有了一个医疗机构,可以对疾病做了一种近乎绝对的解释。      所以,每个人的身体好坏,似乎与这个人本身的感受,及实际的身体表现无          关,而以医疗检测的数据为准。

偏偏对于这些数据的解读,存在巨大的问题。人体内部本身具有一套自稳系统,在应对各种致病因素的时候,这一套自稳系统会自动发生变化,以调节应对致病因素对生命的威胁。

然而,目前的医疗结构,对于身体的检查报告的认知,已经完全偏离的病理学的解释,使得检查中的各种指标,变成了医疗针对的对象。似乎压制处理好那些变化的指标,疾病就受到控制。其结果,导致治疗过程,不但没有消除致病因素,反而压制了人体的自稳系统,导致身体无法自动矫正平衡,使身体受到双重伤害。

这是另外一个极端,这个极端思维模式,是导致人们对健康不负责任,却又害怕疾病的根本原因。这种以数据作为判断的参考,原本是有很好的意义的,然而这种参考的意义,被相对地演绎成绝对的判断标准。就使得医疗检测成为人们健康的判决书(实际上,这个标准,是针对疾病的参考,而不是针对健康的)

疾病的分类,应该修改一下,一种叫做“急病”,代表发展迅速,必须立刻控制的。这类的疾病“急病”应该交给医院来负责处理。药物和手术,在“急病”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这是不可替代的。

另外一类的疾病,我把它称为损耗,包括各类的慢性病。这一类的身体问题,都可以解释为身体的损耗,没有得到及时的修补,所造成的身体机能下降。损耗的核心,在于修补,而不是治疗。

这一部分的病人,需要的,不是医院,而是自我的调理过程。只有通过生活习惯、呼吸方式、运动、营养,才能够最终康复。

如何建立一个管理机构,来“治疗”人们的不良习惯,建立有效的康复行为管理,就比传统的药物、手术更有意义。

这类的慢性疾病“损耗”,其实并不可怕,往往因为加了个医疗诊断而造成病人过度恐慌,并选择采取了医疗的激进手段,从而导致疾病的异常变化。

这些慢性疾病之所以让人担心的另外一个因素,是因为,传统的医疗手段,似乎对这类的状况,缺乏措施,难以解决,以至于那些习惯上,依赖寻求医疗手段来对抗疾病的人们,感到害怕恐慌,以为是不治之症。

其实,准确的定义是,这些慢性损耗的疾病,是属于并不适合采用医疗的激进手段,而且,用医药办法无法帮助到的疾病而已。这并不是代表疾病很严重。这一点的认识,是很重要的

另外,也因为这些慢性疾病的病人,他们还不习惯由自己来把握自己的健康。在健康问题上,实际上,多数的人,还从未做过自己的主人

现在的医院,把急性病和慢性病都放在同一个医院处理。以同一种态度来看待两种性质决然不同的疾病,不同的生理表现。实际上,当人们听到“病”这个词的时候,就产生了急于处理的心理。

急性病,需要抢救,紧急处理措施,有许多都是必须的。可是,慢性病,只是一个损耗的过程,没有特殊原因,并不会很快对身体造成危险。就像一个新房子出了问题,可以马上处理,可是一个百年的老房子,如果检测,肯定有很多地方,指标都不对。可是依然坚固,这个时候,如果轻易去干预,反而引起大问题。

由于人们对疾病的恐慌,令医院在对待慢性病时,采取的方法,却是急性的处理措施。急着降血压,而影响肾脏及心脏,急于降血糖而导致胰腺功能丧失。急于降低各种指标,而导致更多的伤害,甚至进行不必要的手术,把人体的器官都拿走,这些动作,实际上是把慢性病转变成了急性病。病人误导了医生,医生也误导了病人。

把现有的医院结构改变,让原有医院机制负责急性病的处理。而把慢性病搬出医院,改为生活训练营,或者养生中心。以整体自然医疗的思想和理念来进行调理,就一定可以大大改善康复率,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

这对于中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对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对于使我们的国家创立先进而完整的康复医疗系统,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