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利场!
(2009-12-27 03:19:50)
标签:
杨振宁李政道自然疗法名利场谢立启林海峰营养学健康 |
名利场
最近,两位老人成为焦点。两位深深影响中国科学发展的老人,两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他们曾经有着彼此深厚的友谊,如今,演绎着世纪恩怨!
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并肩走入瑞典皇宫,代表华人第一次领取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前,他们曾经合作发表了数十篇颇有影响的物理学论文,时间长达10余年,而之后,他们因为论文发表署名先后问题,谁排第一,谁排第二的问题,分道扬镳,并且,演变成彼此的攻击。
历史的真相,已经无人可以知晓,除了他们自己。然而,共同研发的探讨之路,谁先谁后,已经难以追究。1946年,当杨振宁与李政道初次见面的时候,杨振宁已经是芝加哥大学声名鹊起的博士生,而李政道则是刚成为物理学家费米的研究生。我相信,最初的故事中,杨振宁对李政道的思想必定有很大的启发,而后,李政道也是才华横溢,有了自己的主见和思考。
两位在科学史上做出非凡贡献的人物,用五十多年的光阴,面对彼此的不满。而不满的根源,只是在于排名的先后!也许凡人无法理解这个先与后所代表的名利,也许我们无法体会面对名字先后排序时他们的心情,然而,关于友谊,关于合作本来可以创造的更多的辉煌,都因此变得如此黯淡,当2006年4月22日至25日美国物理学会庆祝由他们二人发现的“宇称不守恒”50周年学术会议上,他们两位年过80岁的老人,在数百位科学家、学者面前,台上台下当场彼此攻击时,全世界都在看着关于“名利场”的故事。
这不禁让我联想起身边的事情。记得八年前听完谢博士的一堂课,让我从此走进了营养学的殿堂。我在很短的时间里开始讲课,开始建立今天特有的分析疾病的思路,那个时候,真的觉得自己是天才,进步的速度至今都难以理解。有一阵子,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建立出自己的疾病研究思想。我记得,那个时候,真的不想说是谢博士教我的,而谢博士也一再表示他教不出我这样的学生,说他没有这个能耐!我也年轻气盛,贪慕虚名,时常夸耀自己的神奇。
然而,后来我就开始在想,谢博士就是一把钥匙,一把开启我的智慧的钥匙,如果那个时候他没有那样信任我,欣赏我,没有那样主动让我住进他的家中去观察他如何处理各种疾病,我就决不会有今天的成就和收获。没有他的启蒙,也许,我现在自己可能都在忙碌的生意场中,把身体搞得一团糟。如今,不但自己可以有很棒的身体,还可以把这种智慧赠送给有缘的人,实在是要感谢师傅的恩赐。
可惜,能够过这名利关的实在不多。大家都想独创,都想立自己的山头。经由我点拨而进入健康领域的人士数不胜数!且不说许多是看了各种盗版碟的内容,拿去运用的。就说那些专门指点的,和特别教授的,有些已经很有些名望,有些则开始打开市场,但是多数,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师承,似乎,害怕功劳被师傅抢去了。哈哈,想起来都觉得可笑。这也都是名利的诱惑了。
最厉害的一个也是姓林,温州人,两年前带着太太来拜师学习,把我的房间里的书几乎全部买走,“很有诚意地”表示要如何合作、配合。几次学习之后,突然间没了任何音讯,等到再听到的时候,可厉害了,居然皮可以厚得不着边际,自己号称:“世界华人养生之父!”此等吹牛的水平还真不是一般人敢的!接着就把我教的两种排毒方法混合起来,对外自称自创了:“支生自然疗法”然后,把我的课程中说的营养就是人体的材料的概念直接换成:“人体材料学”,再花钱买一本不明所以的证书,编写一段个人经历,堂而皇之地戴上了“之父”的帽子,我算是很能够接纳奇人奇事的人,这一位,我真是非常佩服他的营销水平,只可惜了这种心术不正的动机,实在让人叹息。从事健康行业,若是心地如此,那可真是把人都当傻瓜了。
这一次,特地安排在安徽庐江汤池小镇,一个以弟子规闻名的地方,举行拜师仪式,目的,只是希望能够和徒弟们一起,重新学习做人的基本道理。我本是个无拘无束之人,喜欢天马行空的生活,但是,总希望培养出来的弟子,能够懂得彼此尊重,相互感恩,秉承古风,有情有义,堂堂正正,坦坦荡荡,重情重义。
名利没有什么不好,追求名利原本也是一份进取之心,只是,生命之中,或许还有比名利更需要我们去维护和坚持的东西,希望阳光森林的弟子们,都能够自始至终,心胸广阔,光明磊落,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