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杨(1920-2008.4.29)台湾知名作家,原名郭衣洞,满族,笔名柏杨。柏杨于2008年4月29日凌晨一时十二分,病逝新店耕莘医院,享寿八十九岁。
生平
柏杨,1920年出生于河南,毕业于东北大学政治系,1949年后前往台湾,曾任《自立晚报》副总编辑及艺专教授。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严格来说,是林海峰第一个师傅,虽然从未见过面,然而,却对林海峰产生深远的影响,而许多人,今天的到林海峰的支持,其实,也是因为这个,他们从未见过的一代宗师的原因。
当年,林海峰只有17岁,从福建永安来到厦门,个性浮躁、虚荣、爱说大话、做事有头无尾、没有信用与承诺,做错事情还不断替自己狡辩,莫名其妙的自尊心,做事没有毅力也没有耐心,这一切的坏毛病全都聚集在年轻的小林海峰身上。一个偶然的日子,突然间看到了柏杨先生的著作:《丑陋的中国人》。当时惊得目瞪口呆,刹那间吓出一身冷汗,呆若木鸡一般,仿佛时空停止,那书上所骂的,竟然完完全全就是我,就是这没出息的、有不服气的林海峰。每一句话,每一段描述,都让我感觉惊心动魄,深入骨髓,更让我恨不得立刻杀死自己,换得重生。
那一段记忆,依然如此清晰,让我永远不能够忘怀。
当日夜晚,我独自一人来到杏林海边,记得是冬日,我将自己浸泡在冰冷的海水里,全身发抖,我的灵魂在挣扎,我要将以前的林海峰杀死,我要重生,重新做人,做一个自己看得起的人,我感觉到内心的哭泣与呐喊,感觉到灵魂的呼叫声,颤抖的身躯,似乎唤醒了内心的力量,我用痛的惩罚逼迫自己下决心,决心让那个丑陋的中国人彻底死亡。
从17岁——一直到19岁,我总是时常处罚自己,只要自己出现那些陋习,我就立刻处罚自己,我罚自己一年多的时间,不许主动与人说话,不许说大话,不许争强表现,我发现,坏习惯如此顽固,真的需要痛下决心,才能够改变懒惰,混乱、推脱责任等等的习性。
处罚终于起了效果,两年后,我发现自己已经完全改变,我给自己下了三道命令,这个命令一直延续到今天,成为我的人生的标尺,引领我向前迈进。
20多年过去了,我一直感谢这位师傅,他塑造了我,让我重生,他在我即将成年的转折点,及时棒喝,让我从昏睡里惊醒,从此,才有了现在的林海峰。
今天,如巧合,当我宣布开始新的人生,柏杨却于当日离开世界。我没有见过这未高人,却一直感受着他的鞭策,每当我行走在创业的道路,当我露出惰性或者想要为自己找个借口的时候,我就会立刻想起他的警训,每一次,都因为那战战兢兢的害怕,让我小心的摆脱恶习,如果今天的林海峰还有点作为,能够在这20多年里,耐心成长,用心做事,坚持信念,全都是柏杨先生的功劳。今日他的离开,且让我于千万里之外,为他跪拜,且让我从心底叫一声师傅!且让我在这深夜里,静静地哭一场,为之悼念!
大江东去,而今又带走一位说真话的人,一位真性情的人!让我痛心而泣下。
注:《丑陋的中国人》
内容简介:
我们的丑恶,来自我们不知道自己丑恶。
台湾著名作家柏杨以“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强烈批判中国人的“脏、乱、吵”、“窝里斗”、“不能团结”、“死不认错”等,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滤过性疾病使我们的子子孙孙受感染,到今天也不能痊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