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找中医那失传了的上乘医术I

(2007-03-13 19:32:12)
寻找中医那失传了的上乘医术I
刘力红的《思考中医》(p313)中有这么一段的描述:“天津南郊有一位盲医,善治多种疑难病证,远近的许多人都慕名去求医。……。他开的药,来来去去都是我们日用的食品,像绿豆、红豆、葡萄干、黄花菜等。不管你是什么病,他都用这些东西。唯一的区别就是在这个数上。张三的病,他用二十颗绿豆,二十颗葡萄干;李四的病,他用二十一颗绿豆与二十一颗葡萄干。”“上述这位盲医善于用数来治病,而我们循流探源地追溯上去,张仲景才真正是中医用数的鼻祖。大家单看《伤寒论》中在枣的用量就很有意思。桂枝汤大枣用十二枚,小柴胡汤大枣也用十二枚,十枣汤大枣用十枚,炙甘草汤大枣用三十枚,当归四逆汤大枣用二十五枚。……”
天津盲医所用的方法太神奇了。这一段描述,尽管只透露了该疗法的一些蛛丝马踪,但仍然激起人们极大的好奇心,人们不禁要问天津这一盲医用的这种疗法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疗法,是否有资料系统的叙述,整套疗法是如何进行操作的,以什么样的理论指导操作?这一方法是否有传人?人们的脑子里翻滚着思绪的波涛,涌动着破解与掌握这一上乘之法的情愫。在此笔者愿意就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展开一番的探讨。
2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黄帝内经》中岐伯提出了传统养生方法的总原则,即“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也就是说阴阳和术数在传统养生方法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自从岐伯到现在,数千年的时光流逝了,阴阳与术数的传承与发扬光大,我们今人做得如何了呢?
2.1阴阳五行学说构建了中医研究纲领的硬核
中医作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医疗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它不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也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这一系统的理论在《黄帝内经》这本奠基性的著作里就已基本形成。因此,我们不能认为中医只是一门经验科学,它同时也是一门理论科学,只不过这种理论同古代其他科学理论一样,带有思辨的性质和自然哲学的色彩。 中医理论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它是由阴阳五行、藏象、病因病机、诊断、辨证、防治、中药、方剂等理论和学说组成。纵观中医理论及其发展,阴阳五行一直是贯穿其中的两根红线。如果借助现代科学哲学家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可以看出阴阳五行是中医研究纲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整个中医理论体系中,最根本的、最坚硬的、最不易改变的基本假说和基本原理当属元气论和阴阳五行学说。
2.2阴阳五行学说促进了中医生长点的确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