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整体自然医学知识 |
适用于战争的技术,并不适用于建设
可能我们需要让大众彻底明白慢性疾病与急性病之间,本质上的差别。适用于战争所需要的思想和技术,并不适用于建设。就像1949年10月,中国结束了战争,这个经历了百年创伤的国家,“各项指标都不正常”,不能靠急于调整某个农业生产指标或者大炼一下钢铁来改变。改革需要时间,需要各个系统的共同的建设与逐步地完善。
比如:能源、交通、金融、工业、科技、教育、商业等等,需要一同发展。人体也一样。当一个慢性疾病经由多年的累积而形成的时候,所需要的,不是急性病的控制方法和思想,不是药物和手术,而是一个完整而持续的整体自然医疗计划。这些计划包括改善呼吸、饮食、心情、运动、放松、营养补充以及按摩、针灸、药草等等,多种有利的方式的组合,扶助身体的建设。
适当地借助医疗技术的力量,以帮助身体能够获得时间来进行调整,从而让身体赢得时机来获取更多的帮助,在某些时候,是有意义的,我们并不排斥。我反对的是,扩大了医疗的作用,而忽略了自身健康管理的重要性。
而慢性疾病的形成和发展,实际上,重点取决于患者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以及对环境因素的主动调适。也就是掌握在患者自己手中。所以,病人如果愿意学习整体的、自然的、医疗观念,建立新的生活、饮食、呼吸、运动等习惯,病人就可以有能力自愈。
医患之间的矛盾,其实主要集中在慢性病的处理上。医疗改革存在的问题,其实也在于这一点。一旦把医院分拆。医院在急救方面继续发挥其作用,可以使医疗水平更进步,更有效。另一方面,国家因此产生了新的行业,将由具有整体医疗养生观念的机构来制定系统的调理综合计划。国家可以创造许多新的就业机会。经济又有一个新的增长点,而人们的健康,才有了真正的保障。
人体的损耗,需要的是修补。这个时候,医药的作用是极小的。修补需要的是时间和材料,而这些材料,就来自于人体所摄取的食物。
几乎没有人反对“食物是最好的药物”,这个从中国到印度,到希腊医学系统都达成的共识。奇怪的是,却又似乎很少有人愿意相信,靠食物就可以战胜疾病。很少有人真正去实施运用食物来战胜疾病的计划。人们有一句口头禅:医生都治不好,你怎么可能吃食物就治好。这句话听起来可是很厉害的。可惜这本身就不合逻辑。医生只是在健康领域的一个职业之一,还有很多公认的对健康很重要的方式,比如:运动管理、按摩、行走、呼吸。医生都治不好。只代表这条路不通。并不是代表没有路。
可惜人们习惯了这条狭窄的专业医疗之路,却不知道,迈向健康,有着广阔的,宽广的各种道路。需要的,是人们原意站起来,主动去寻找,而不是绝望地在那里等待,等待神医的出现,等待神药的发明!
一个关键的思想是,“损耗”需要的不是治疗手段,而是修复过程,或者叫作计划。任何妄图把损耗治好的人,最终都无法得到满意的结果。“对症下药”这句话,在这个问题上,显得错误百出,因为慢性疾病“损耗”的症状复杂多样,层出不穷,而且相互交错。如果“对症下药”,就要下各种各样的药了,因为症状实在太多,等于,每个医院设置的科室都可能得参观一遍(实际情况也接近这个样子)。问题是,各种各样的药,就会造成各种各样的副作用,就会导致各种各样新的不同的疾病---这些新的病来自于药物所引起。
“副作用”这个词用了个“副”这个字,在中文里,副就是不太要紧的意思。人们真的天真地接受了副作用的发生,因为他们以为不要紧。天啦,这是多大的一个误区呢,副作用,就是代表另外一个可怕的疾病的发生,代表另外一种严重的健康损害,你怎么可以认为这样的问题是小问题呢?
在慢性疾病的问题上(损耗性疾病),实际上症状不是我们的敌人,而是我们的朋友,它是身体和我们交流的语言。这和急性病的症状控制有着本质的区别。人们习惯上把症状当成了敌人,与身体进行对抗,反而会增加身体的负担,扰乱了身体自愈修复的程序。所以,我需要呼吁和强调,现代医学,要把急性疾病和损耗(慢性疾病)更严格的区分。实际上,它们的性质,是全然不同的。
一个重要的新思想,需要让所有的医务人员和病人明白,不要再为治疗慢性疾病而奔忙。而是把治疗的精力转为修复,为身体的修复创造条件。
如果我们对待慢性病,也是如此慌张和害怕,这种意思上的认识,将使我们从重视健康的关键,转变为重视疾病。
重视疾病,所采取的手段,往往就是伤害健康的手段,因为,这种重视,并不是全面地考虑了身体的系统性,而是针对了症状进行压制。对于药物、手术、化疗会对健康造成进一步伤害的事实,没有人会反对。而伤害健康,当然就等于从另一个角度加速疾病的发展,因为伤害健康就是制造了疾病!
重视疾病,会让人们更加紧张而增加了压力,更让我们,从原本应当调节心情,让情绪稳定以利于康复,变成了更加急噪不安而增加压力,推动疾病的发展。
如果疾病是急性的,就要借助医学手段来帮助控制,这种控制,是指健康已无法照顾,为了挽救生命,运用哪怕会影响健康的手段,也必须先进行干预。
而对于慢性病来说,事情并没有这样紧急,我们其实有时间把事情做好。
于是,我们把目光放在重视健康。重视恢复健康,支持健康,所需要的,与疾病控制完全不同。而难度更小,人人都可以学习和掌握。
健康的恢复,当然与对生命有利的一切行为和条件有关。当我们的计划是让我们健康,我们就去创造那些重要的条件,并改变不利的因素,培养好的习惯。这就是我们在九寨沟举办健康旅游活动的设想来源。(九寨沟边边街16号阳光森林私人健康会所)
每个月,我们让愿意为健康努力的人们,来到我在九寨沟设立的阳光森林养生中心,在这里,我们利用了最好的阳光、空气、水、食物,来支持身体的恢复,我们更帮助人们训练和学习如何呼吸、释放、走路、呼喊、沟通、睡眠、拍打、按摩,运用自然的力量和系统的训练及营养的支持,让一批批慢性疾病的患者,从自己的生活改变开始,寻求健康恢复之道。
至于疾病,我们已经忘记,并且让病人也忘记。因为有病的不是身体,而是人的行为。随着支持健康的力量不断增强,随着坏的不利的因素不断减少,人体在新陈代谢的作用下,在千古继承的自愈能力的支持下,逐渐地更新了旧的受到损害的组织,形成了新的健康的组织,从而逐渐地恢复了健康。也因此驱除了疾病,使疾病从我们身上消失。
第三章
重视健康,我们会主动改变各种不利于健康的行为,创造有利于康复的模式。重视疾病,就会使我们放弃自我的责任,把命运交托给医疗手段和那些掌握着有限的医疗知识与经验的人,从而使我们失去了自己对健康的重要监护作用,而导致身体更加脆弱。这是一个重要的方向选择。方向不同,结果也完全不同。技术以及专业可以改变进度,而方向才能够决定结果。
一、一个重大的医学革命,将让我们从疾病的泥塘中走出来
用急性的动作对待慢性病,急着降血压、急着降血糖、急着降尿毒、急着做手术,这样的动作,从未从整体去思考身体的变化,更是卤莽地破坏了身体对抗伤害的计划,不但不能将慢性疾病治好,反而会令情况更加难以控制。因为,急于处理慢性疾病,所采用的方法,实际上等于把慢性病当作急性病来治疗,其结果,将导致把慢性病,演变成了急性病。从而迅速引发疾病的加重,最后剥夺病人的生命。这样的医疗方式,早已经证明是失败的,这样的手段和造成的后果,早已让医务人员都感到茫然,而这也正是医疗改革中,引起纠纷的最重要的因素。
改变会增加很多新的挑战,对于已经很忙碌的医护人员来说,这是相当繁琐的麻烦事。但是改变,会让我们看到前途一片光明,看到让医生和病人都感到的希望和前途
现在的药物、手术、化疗、吊瓶输液实在很方便,对医院来讲简单、容易复制、容易教学,简直就像个流水线。因此许多医疗工作者,清晰地知道某些方法有害而无益,他们却不愿意改变方向和习惯。只要不会立刻造成病人的生命危险,就可以推卸所有的责任。
另一方面,病人把症状感受的改变,当成治疗的成果,把指标压制的高低,当作身体的是否恢复健康的指标,这样就对医药手段产生了长期的依赖。这当然创造了医药市场一片繁荣的景象。而付出的代价,却是以千百万人的生命与健康做交换的。即使是那些很有成就,很有思想与文化的人们也在所难免。
无数的精英在疾病面前倒下,这是我们国家的损失。这种损失,很多是不必要的。我们真的应该让那些努力奋斗的人们,生存得更有安全感。
由于医院掌握了对疾病的解释权,所以,尽管面对的是一个个生命,各种不负责任的行为,还是时有发生。当一种权力变得绝对而缺乏民众的监督时,这种权力就会变成腐败的温床。由于对健康与疾病的不了解,法律人士都很难能够帮助人们讨回公道,患者通常也都不抱希望,只能碰运气,希望碰到个有良心的好医生。对于全民医疗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还处于很初级的阶段,在中国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医疗改革的困难也就由此加大。
另外一个可怕的现象也在因此发生和蔓延,对于某些医疗机构和医务工作人员来说,既然慢性病无法通过药物和手术来恢复健康,那么,运用各种方式来控制症状就显得极有市场了,对于那些动机不轨的人来说,慢性疾病患者成为最好的摇钱树这种不能治好的疾病,被说成需要终身吃药控制!天啦,这是多么厉害的说辞,这就意味者患者必须终身捐款给医院!
如果药物能够控制疾病,那么为何会需要终身吃药,如果需要终身吃药来控制,那么控制的是什么?
每一种慢性病所使用的药物和治疗方式,目的已经不是疾病本身,而是通过改变疾病中的某个指标或者症状表现,而获得病人的感谢。病人并不理解各种指标的真正意义(可能一时也并不真正了解),各种指标原本就是不断变化的,且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加上任何一种单独的指标,都不能真正反应身体的全貌。
这样的所谓的科学,让病人似乎被训练成不在乎身体的健康状况,比如睡眠、精神、体能、反应、思维、食欲、消化和排泄、皮肤、气色等等最基本的健康要求,而去追求那些所谓指标的正常,高血压的指标、尿酸指标、血糖指标成为无数患者的咒语。许多人生活在指标的恐惧中,无法享受生活的乐趣。
医院和制药厂似乎达成协议,帮忙宣传各种指标存在的危害性。于是许多人,虽然身体表现良好,却因为某个指标的变化,被迫开始终生吃药,进行所谓控制。于是指标正常了,健康水平却明显下降了。
而另外又有许多人,虽然身体已经表现异常,状态欠佳,甚至已经严重干扰正常生活,却因为,体检检查各项指标是正常的,而继续随意对待身体,继续各种不良生活习惯,最终导致使疾病不断发展,而达到无法控制的地步。
为了一个并无多大的真正价值的、单一的所谓指标,许多人甚至以牺牲健康为代价,来换取指标的正常。这种既可笑也可悲的行为现在居然大行其道,更有患者誓死捍卫,宁死不改!
人是个整体,一个指标的变化,必定同时代表着整个系统的变化。如果需要调整某个慢性病人的某项指标,就必须对整个系统进行同时调整。否则,将会对系统的平衡与协调造成破坏。而部分的庸医,把控制指标作为展示才能的手段。控制病人,成了某些不能尽责的医生工作的乐趣和成就感的来源。他们有时根本忘记了病人是人,那些因为指标控制而造成的显而易见的损伤,被视而不见。
六、把慢性疾病改成慢性损耗,会更有利于认识和调理
病人在疾病中,需要的是尊敬和爱护,需要了解是怎样的伤害累积引起了疾病的积累,更需要被重新教育,来掌握对健康有益的知识和技能,这其实,正是医疗工作者最重要的职责,尤其是在疾病发生的时候。
病人被疾病二字吓得紧张,慌乱而胡乱寻找各种快速解决症状的办法,这个时候,及时的教育,比治疗更重要。
而慢性疾病的本质,是由于环境、习惯的长期作用,导致身体的慢性损耗的。这种长期的损耗,就像使用了十年的房子需要装修一样,需要新的材料,需要足够的时间来进行修补。如果一个房子要倒塌,是必须紧急控制的,就像急性病,如果,只是使用了很久,日晒雨淋的损耗需要重新装修,是不用着急的,只需要购买修补要的材料,给以相应的时间,进行维修就可以恢复了。身体慢性疾病的程度越重,以及损耗累积的时间越长,就需要越多的材料和越长的时间来修补,这是人们应该有的思想准备,也是人们应该有的态度。
根本不用紧张,再大的问题,只要不是急性问题,就不用害怕。就像再老的房子,只要不是很快要倒塌,给予足够的材料和时间就一定可以一天一天装修好。人体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这个能力,始终陪伴着我们,照顾着我们,并在每一个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站出来,修补我们在白天的损害----只要你的饮食中提供的材料充足。
七、越来越多的专家开始说真话
无论有多么艰难,我们都应该对传统的医疗模式进行改革。我们需要更多的专家们愿意站出来,说出真话。我们需要更多的,有良心的医疗工作人士,愿意把帮助病人驱除疾病作为己任,而不是把病人当成羔羊来宰割,刮出丰厚的油水。实际上,获取利润是无可厚非的,重要的是通过帮助病人恢复健康而获得报酬,而不是通过虚假的压制症状,来获得收入。希望有良心的医护人员,和我们一起工作,来改变这些让人担心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