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旅游之福州小记

标签:
十一旅游福州游记 |
分类: 旅中流水 |
到了宾馆稍事休整,大家一起到附近的沃尔玛超市购物。沃尔玛在呼和浩特没有开店,大家对这里还是寄予了希望。实际上,这里并没有太多特别的东西,不过各种南方水果却令人大开眼界。可能是对水果的陌生,很少有人买上几颗尝尝,水果的价格也到了令人乍舌的地步。
一个小时后,领队建议去吃这里的小吃,可是在超市左首的街上看了几家,却让人没了胃口。出发之前,从网络上查福州的旅游景点,一下子便喜欢上了三坊七巷。旅游的意义,对于游人来说,更在于体验异域的文化,而文化,并不一定表现在现代化城市的奢华里,很多时候,文化深藏在这座城市的历史中。三坊七巷,保留着唐宋的坊巷格局。而这里的小吃,又代表着这座城市的特色。遗憾的是,我们所见的南方人喜欢的小吃,大家看上去便没了食欲。索性回宾馆去享受方便面了。
第二天一早,吃团餐。这是第一顿饭,自助形式,不限量,却没胃口,饭菜也经济不实惠,基本上看不见肉的影子。我平常也不太喜欢吃肉,倒也并不在意。匆匆地填满了肚子,便随着导游开始了一上午时间的旅程。此前,参与的旅游都在北方,团餐再不济,也能够吃出味道来,而南方的团餐之所以不好吃,也有饮食习惯的原因,因此,并不能用好坏来作为标准来评价。
首站是参观戚继光纪念馆。对于这位抗倭英雄的事迹,我读了不少,这次游览,更是加深了印象。在大明朝的各位将军里,戚家军几乎是倭寇的噩梦,来一次打一次,打一次痛一次。如今,这里成了人们重读戚继光的地方,有的多是敬仰。纪念馆的右侧,有棵榕树,其奇特之处在于生有龙头凤尾。榕树在福州随处可见。这种独木成林的树种,令人叹为观止。此后的行程中,见识了不少现在已经想不起名字的树种,每一种均是北方城市所未见。
第二站是西湖公园。陈导说,国内叫西湖公园的有三十余家,福州的西湖公园最优特色。这话自然有自夸之嫌,不过可以理解,谁不喜欢自己的家乡呢?游园的时间并不长,陈导便催促着大家去下一个景点--林则徐出生地。看故居固然是我所欲,而陈导也有所欲。
林则徐的故事有些历史常识的人让都知道,房屋的格局是那个时代的,后来政府修缮过,但这并不影响人们的兴致。拍照留影听讲解,一群大人和孩子打破了这座老宅的安静,但是这座木结构的房屋,仍不厌其烦地向人们讲述林则徐少时的故事,是荣耀,也是警醒和鞭策。
推开一道木门,进入邻家。让我感到惊喜的不是邻家曾经的富庶,而是在邻家的庭院靠里,有着一间私塾。正面,端端正正地挂着孔子的画像。古旧的讲桌和学生坐的桌椅,虽然数量不多,却让人仿佛听到了孩童朗朗的读书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读书声还没从脑海消失,导游的声音在提示我们去观看福州的茶文化。讲茶文化的美女非常专业,从大红袍、铁观音、茉莉花到茶道、饮茶礼仪,不一而足。此时,导游已经不再催促了,因为这里还有购茶的环节,而购茶款里,有导游的提成。旅游购物,已经成了旅游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行的同事家属告诉我,她以前跟团到云南旅游,因为部分人没有购物,受到了地导的奚落和谩骂。我们这个团相对好些,原因可能是我们都是记者。
下午一点四十左右,我们还要乘火车去武夷山,在领队的催促下,我们又去吃团饭了。带着没有拜访三坊七巷的遗憾,我们坐上了去火车站的车。
坐上火车,因为两个小孩没有票,和大人挤在一起。我和一个同事到茶座和列车长说明了情况并出示了记者证,获准在茶座休息。因为不好意思白坐,买了几罐啤酒喝了起来。时间在喝酒的过程中很快过去,五个小时后,我们到达了下一个旅游地--武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