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故事:寻 宝 记

标签:
内蒙古日报财富故事汇记者刘春杂谈 |
分类: 百姓故事 |
2004年初秋时节,河北承德避暑山庄附近的山路上,一辆哈飞面包车在颠簸中前行。走着走着,路断了。一男一女从车上下来,男的指着前面的山岭说:“翻过山,沿着河道走上4公里就到了,大伟,能坚持吗?”
大伟是个模样俊俏的姑娘,20岁左右的样子。她看了看前面的山,那里基本上没有路,但是嘴里却说:“没事,爸,我能坚持。”父亲爱怜地看了女儿一眼,一言不发地向前走去。
山势平缓,女孩并没感到累。就是真的累了,她也不会让父亲知道,父亲只有两个女儿,从心里指望她能够像男孩子一样挑起一座山,所以她才有了“富大伟”这个只有男孩子才用的名字。
走进只有20几户人家的小村子,富大伟确实感到累了。这是她第一次从呼和浩特回到老家承德,让父亲陪着到偏远乡村收古董。她准备在呼和浩特开家属于自己的古董店,她太喜欢这个行当了,想着坐在古色古香的古董店里,听着古筝曲《二泉映月》,她心里就燃烧了起来。
她对自己是否能辨别古董真伪没有多大信心。在呼和浩特,有做古董生意的舅舅在身边坐镇,她不怕。舅舅王建设在呼和浩特从事古董生意多年,鉴别古董通常不会走眼,还经常为朋友收购的古董“掌眼(做鉴别)”。
山外来人了,而且还有位格格一样的女孩,山里人都围了上来,好客地和父女俩打招呼。虽然和父亲已经走了一些地方,面对这份淳朴和热情,富大伟还是不知道怎么说出第一句话。幸亏有父亲跟着,父亲告诉村民:“我们来收购一些旧时候的东西,看来你们村也是老村了,应该有。”
村民们没听太明白,这时候,富大伟才操着承德话告诉他们,就是过去的老一辈人留下的瓶瓶罐罐或者古旧的东西。村民们这才明白。一个姓张的村民说:“我家有,是一对呢,放在家里好多年了,你们看看是不是你们要的。”
老张带着父女俩回家,在角落里找出一对瓷瓶。富大伟一见,心里就一动,似乎是清末的东西。她并不奢望能收上清朝以前的古董,太难了,舅舅经营古董生意好多年,手里也少有年代久远的古董。
瓷瓶上落满灰尘,老张不好意思地拿来一块脏兮兮的抹布,刚要擦,富大伟已经抢上前去,将抹布接了过来,放在一边,拿出随身带的一块干净布,轻轻擦拭起来。
老张见了很不好意思,连说:“你们是远来的客人,怎么能做这样的脏活,还是我来吧。”富大伟笑着拒绝了,她唯恐他不小心摔坏了瓷瓶。
瓷瓶清理干净了,富大伟在心里暗暗掌眼。她按照舅舅教她的对瓷器的鉴别方法,从器型、纹饰、胎釉、款式、画工等方面判断瓷瓶年代,基本上确定了瓷瓶为一套清末民初的“青花加白凤穿牡丹”。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她仔细看了几遍。老张等得不耐烦,借口到一边吸烟去了。
富大伟和父亲悄声商量了一下,父亲同意她的判断。
父女俩叫来老张,告诉他有意收购这两个瓷瓶。老张很惊奇,问这东西是不是很值钱?富大伟说也不是很值钱,只是我们喜欢,自己收藏用。老张问你们能出多少钱?富大伟报了个数。老张眼睛便睁大了,说这东西还值钱哩?说完便有些犹豫,叫来老伴,两人在一边商量了一阵儿,又问还能添点钱吗,这是我祖传的东西。富大伟摇摇头。老张说这真是我祖传的,是明朝的东西。富大伟笑了,告诉他这肯定是清末的东西,而且是民窑的,如果是官窑的,我会多给你些钱。
老张回头看了一眼老伴,老伴在暗暗摇头。于是他坚持着要涨价。富大伟心里知道,他一定会卖这对瓷瓶,便和父亲说先到别人家看看吧,这个太贵。说着就向外走。刚到院门口,老张便追了出来,说算了我卖给你们了。
这次出来,富大伟用了一个月时间,花了2万多块钱,收回了几件古董。
回到呼和浩特,富大伟带着收来的古董,第一时间找到舅舅,让舅舅给掌眼。舅舅看了一遍,夸赞她有眼光,可以出徒了。舅舅的赞赏,让富大伟暗暗得意。
转眼间便是2005年,富大伟结婚了。在老公、父亲、舅舅的支持下,富大伟拿出自己打工攒下的钱,在大昭寺附近的塞上老街租了店面,做起了古董生意,取店名为古韵轩。
乱世黄金,盛世古董。她一边下乡收购古董,一边打理着古韵轩的生意,虽然和其他行业一样,也经历着生意上的起起落落,不过日子倒也过得安安稳稳。
2007年,富大伟再次到承德乡下收古董时,已经很有经验了。但是,乡下人已经明白古董的价值,再想低价收购,已经很难。偶尔也能遇见可心的古董,但是常常因为价格谈不拢而作罢。
去年,富大伟生了儿子,每天忙着照顾孩子,便很少下乡了。不过,她手里已经积累了不少存货。她一边抱着儿子,一边看着塞上老街来来往往的游客,偶尔也给牙牙学语的儿子讲这件或者那件古董的来历。儿子依依呀呀地回应着,富大伟心里便充满了幸福感。
有时候,富大伟就想起村民老张的淳朴憨厚,也会想起自己小时候。刚懂事的时候,她就对古董类的东西感兴趣,到了十五六岁,已经能识别一些简单的古董了。一毕业,她直接就奔着古董市场来了,那时候,古董市场还有“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说法。可是现在不一样了,即使开张,还得赶上好买主,也没有能吃一年的,恐怕连儿子吃一年的都不够。
这几天,呼和浩特市正在举办“蒙牛杯”元老世乒赛,塞上老街上外国人多了起来,偶尔有外国人进店,富大伟便抱着儿子接待他们。虽然没有卖出一件古董,她还是欢迎不同肤色的外国人进店来转转。
(报纸专栏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