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故事:乔祥飞:要让书香满青城
(2010-03-18 16:50:28)
标签:
仁路书业乔祥飞刘春内蒙古日报财富故事会文化 |
分类: 百姓故事 |
张笑天是呼市知名的书商,有着很好的图书商业运作经验。他是仁路书业总经理乔祥飞的常客,也是老朋友。像这样的争论,对于他们来说,已经司空见惯。乔祥飞喜欢这样的争论,更喜欢这样的朋友。常常是争论过后,便会有了新的思路、办法。争论之后,他们会叫上几个朋友,到附近的“老上居”喝酒,喝酒的时候,继续谈图书生意上的事情。张笑天有些酒量,酒喝得多,好主意也多,乔祥飞最近的酒量可不怎么样,一直在吃中药,张笑天并不介意,自顾喝酒。
仁路书业在规模上,已经能坐呼和浩特市书店业的第二把交椅了,仅次于新华书店。说起来,乔祥飞挺感慨,1999年年底,他带着5万元钱离开家,在八一市场开了一家只有30平方米的小书店“壬路书社”,举步维艰,苦熬了几年,有了一些资本积累后,于2002年在文化商城租了同样30平方米的小店,改名仁路书店。文化商城周边是几家学校,学生多,乔祥飞书店的效益也有了起色。
乔祥飞坚持正版路线,坚持信誉第一,因此,他不仅赢得了回头客,出版社也很信任他,再加上他能够洞察图书市场走势,常常很准确地选准书种,因此,他的生意相比之下,要更好一些。好势头更加激发了他的雄心,谁知道,就在他踌躇满志想大干一番的时候,“非典”来了,毫无征兆,毫无准备,图书市场一片低迷,一些书店经不住打击纷纷转行。乔祥飞也不好受,好在他有良好的信誉,一些出版社在供货、结款等方面给他开了绿灯。即使这样,门可罗雀的生意怎么往下做?
他陷入一场抉择,对他个人来讲,这可是一场生死抉择。后来他回头看,如果自己经受不住考验,就不会有今天的仁路书业了。他扛了过来,并且于2004年租了文化商城门口三层楼作为卖场,书店更名“仁路书业”。和朋友谈起,他常常暗自庆幸。
一条路走到黑固然不是明智之举,但是坚持一个自己喜欢的事业,也许会给自己一次胜利的机会。
2006年,书店再次迁址到艺术厅北街劳动大厦东面,在这里,他开始施行会员制,仁路书业,在喜欢读书的人们心里有了相当的地位。2008年,新世纪广场地下一层几经转租,都没有做成生意,乔祥飞进入了。他喜欢这个整洁而大气的卖场,做服装不行,卖电动车不行,做书一定行!果然,书一摆进来,给人的感觉是大气、通透、文化味浓厚。乔祥飞摆开了阵势,9年了,仁路书业到了飞翔的时候了。
俗话说,好事多磨,仁路书业和其他行业一样,遭遇了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对书业的影响十分明显,一些书店万般无奈之下,开始挪用出版社书款,导致了图书销售商和出版社之间的信任危机。经济危机加上信任危机的影响,像一堵墙,横在了乔祥飞的面前。
事业做到这份上,乔祥飞已经没有退路,就是硬着头皮也得闯过去。即便如此,他仍然很从容。高中时代经历过父亲煤矿破产之痛的他,对于这场输赢心里有数。他挺直了1.9米的身体,挨个给出版社打电话说明情况。还是信誉,积累了多年的信誉再一次挽救了仁路书业,出版社愿意在供货和货款等方面给他支持。
到现在,他就是想退出这个行业也难了,按照他的说法,他背负了太多的感情债——和出版社之间的感情债。
努力,赢得了信任,5000多名会员和乔祥飞一起推着仁路书业向前迈进。然而,这并不是最理想的状态,他准备开始向图书策划人的路子上进发,和张笑天不同的是,他同时要经营书店。现在他是按照市场的需求卖书,将来,他想引导着读者看书,让智者在仁路垂钓,让书香飘满青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