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游格根塔拉
(2009-09-07 21:12:31)
标签:
蒙古包羊背蒙古族牛栏山二锅头格根塔拉杂谈 |
分类: 旅中流水 |
被自己曾经的部门邀请去旅游,自然是一件开心的事儿。
这次受邀请是旅游,去格根塔拉,是草原,曾经两次路过,没有下车,这次成了目的地了。
以往路过,看见几个蒙古包,星星点点地散落在草原上,路上的指示告诉我,这是格根塔拉,我就记住了。
路程并不远,两个小时的车程。去的时候,天是阴的,不到半路,下起了细雨。雨打在正面的车窗上,细细密密的,雨刷不停地左右运动。
越走越冷,想是穿少了。
一下车,就被冷空气狠狠地拥抱了,人便缩成一团。可是,已经出来了,打着旅游的旗号,如果不玩,有些对不起出发时的兴奋劲儿,便顶着风,和震震追跑了一阵儿,身体这才有了点热量。
跑累了,才停下来,仔细地打量这片草原。
草很稀少,远看才连成片。没看见羊,几头牛在低头吃草。按照想象中的意境,我们应该在草丛中穿行,一阵风吹来,我们应该惊奇地发现,原来牛羊也藏在草丛里。那样才过瘾。可是,牛就突兀地在草地上吃草,浅草尚不能没牛蹄。我的落足处,踩到的是沙砾。
如此说,草原也就没有了草原的意义。
并非如此。
回过头来,连片的传统蒙古包,构筑了草原文化的阵营。洁白的毡房,倘若有炊烟升起,有蒙古族老额吉在蒙古包旁边熬奶茶,那就在视觉上有了草原游牧民族的意义了。可是没有。蒙古包的前排,是水泥蒙古包,大玻璃,从外面能够看见寻常宾馆标间的内容。这不是最好的房间,最好的房间是战车上的蒙古包,里面也是宾馆的格局。
后者,是与时俱进的、改良了的蒙古包。
草地不好看,蒙古包可以一饱眼福。
天越来越冷,雨也大了起来,我们一行14人去千人餐厅吃饭。
现在并不是旅游旺季,客人不算多,千人餐厅也就坐了一半人。一开饭,音乐就响了起来,我们交流,就喊,喊也不行,就做手势。同行的一位老师喜欢喝酒,买了6瓶高度数的牛栏山二锅头,喝第一口,就辣的挤眉弄眼表情怪异。不过已经不冷了,热流从胃里开始升腾,于是,脱了上衣。
主打菜是烤羊背。羊背是被一群蒙古族青年男女护送来的,伴着的是蒙古族歌曲。领导开刀的时候,我问一个蒙古族老师,他们在唱什么,老师告诉我,他们在唱羊背(关键字没听明白),反正歌像念经,挺好听。
后来就喝多了。
在传统蒙古包里靠边睡了一觉,盖着被子,两个人挤在一起,才觉得不冷。醒来时,正下着雨,铅云低垂,仿佛在天边挂了一道幕帘。外面更冷了,我去了另一个蒙古包,和衣盖上被子,却不敢睡了,怕晚上失眠。
晚上还是来了,吃过饭,去了最好的战车蒙古包,缩进被窝,半梦半醒地睡了一晚。
第二天九点多,我们起床。因为早了一些,我们有几个人便在旅游商店躲寒气。商店里都是蒙古族旅游纪念品,因为生活在内蒙古,并不觉得稀罕。游客渐渐多了起来,几名售货员并不搭理我们。电视里正演着新闻,正看着,一个人过来,毫不客气地啪地关了电视。有人问商品价格,售货员漫不经心地并不爱理会,一个女孩说:他们就是看,我知道她们不买。
不买,理你们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