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故事)80后乘务组

标签:
内蒙古日报百姓故事包头青岛列车刘春带头三哥杂谈 |
分类: 百姓故事 |
http://szb.northnews.cn/nmgrb/res/1/20090707/27441246926586181.jpg80后乘务组
6月20日上午,宿伟在列车开车之前召集第五组的乘务人员开了个会,会上,他再次强调了服务上的事情。他还提出,要向软卧车厢的徐岩学习,他说,列车乘务员的服务,光完成规定动作显然不够,要随机应变,根据旅客的不同情况,采取灵活机动的办法。开完会,徐岩对宿伟说:“车长,你的表扬给我挺大压力。”宿伟回了一句“也是动力”,就招呼大家做发车前的整备工作。
8点58分,包头至青岛的K712次列车正点发车。在列车上,宿伟表情严肃,从1号车厢一直走到16号车厢,然后又走回来。看上去他走得很快,眼里却什么都装进了。多年的行车经验,他练就了一双“慧眼”,他甚至能一眼看出旅客的各种情况,包括是否为网络追逃嫌犯。难怪他如此认真,这趟列车,到今天刚刚“满月”两天,一切都要从新开始。不是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嘛,他明白良好的开端将会对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产生积极影响。
车到呼和浩特,乘客多了起来。再次开车时,宿伟和徐岩交待,如果遇到老弱病残孕等特殊乘客,一定要关照好;由于人多拥挤,排队的乘客容易产生烦躁心理,要做好在短时间内缓解乘客的紧张情绪。徐岩点点头,随后就到包厢里为乘客换票去了。
徐岩是80后女孩,家在呼和浩特市,她不仅长得漂亮,更是个有心人,且有着一年的乘务工作经历。徐岩引起车组重视,源于她拍摄的新车照片。她毕业于农业大学,学艺术设计,来到新车组后,她悄悄地拍下了装修一新的列车及许多具有草原文化特点的照片,想留作纪念,也想通过一些途径,让人们知道这列新车。这本是“份外”的事情,她悄悄地做了,没想到会引起领导的重视。
对于这趟新开行的列车,徐岩感到很自豪。5月21日,列车首开从青岛返回,一位七十多岁的大娘上了软卧车厢,她是从青岛第一个上软卧的乘客。大娘一边上车一边对徐岩说:“我等这辆车已经等了五十多年了。”原来大娘的年轻时代在包头度过,她的第一个孩子就是在包头出生,对那里有着很深厚的感情。大娘20多岁回了青岛,一直惦记着回包头看看,可是一直没有时间。大娘退休了,又开始怵这段路,自己腿不好,还要从北京换车,票也不好买,子女一直不同意她回包头。包头到青岛通车了,26个小时就可直达,儿女们才同意了她的包头之旅。晚餐的时候,陪大娘回包头的女儿给母亲买了内蒙古风味的饭菜,大娘胃口大开,一边吃一边说:“这车上的音乐、装饰、饮食,给我的感觉就像回了家一样。”想到这些,徐岩就很自豪,仿佛她自己圆了老人的一个梦想。
下午1点46分,列车到达集宁站。一位大爷举着一面锦旗,急匆匆地跑上了站台,要找列车长和列车员徐岩。原来,6月14日这天,大爷下车时将钱包丢在了列车上,被徐岩发现后交给了副车长张瑞。车组通过集宁站,列车员将钱包交还了大爷。一路上列车员的悉心照顾,本来就让大爷很感动,再加上钱包这件事,大爷非要送一面锦旗以表示自己的谢意。他打听好了今天是徐岩当班,于是就赶了过来。
这件事让徐岩很有感触:本来这不算什么,没想到一件小事却让旅客如此感动。
晚上9点30分,等乘客吃完了饭,餐车安静下来后,宿伟召开了“三乘一体会”,简单交流了一天的情况,商量了夜间巡查等情况。之后,宿伟和副车长张瑞分头行动,告知夜班列车员做好半夜叫醒下车乘客工作,一方面通知到站,一方面能够有效防盗。列车开行一个月以来,车上尽管没有发生盗窃等事件,但是安全这根弦仍然不能放松。
张瑞到了12号车厢,见列车员路磊正在做“客车轴温监测报警远行记录”,便打断了他的工作,告诉他注意硬座车厢夜间的安全。路磊点点头。今年26岁的路磊是内蒙古科技大学本科毕业生,去年和相恋了5年的女友刘文婷一起考进了青岛车组,前不久他们结婚了。他们结婚没有请假,只是利用轮休的三天时间,举行了结婚典礼,然后就上车了。刘文婷还记得两人考完试等通知的紧张心情,当时,男乘务员名单先张贴了出来,有路磊的名字,刘文婷便担心自己是否能考上,还想着是不是找找人疏通一下。一个小时后,被录取的女乘务员名单贴出来了,她着急地找自己的名字,第一遍没找见,便又看了一遍。这次看见了,她长长地吁了口气。刘文婷和路磊是一个组,今天又是一个班,她在4号硬座车厢。小夫妻虽然距离只有8节车厢,但是却不能见面,他们只能在吃饭的时候匆匆一见。不过让他们高兴地是,他们和这趟列车共同度蜜月。
第二天上午10点,是吃乘务饭的时间,刘文婷趁别人没注意,将昨晚买下的两颗鸡蛋塞在路磊手里,这一幕却被调皮的列车播音员李欣发现了:“看人家小两口!”餐车里立刻热闹起来。这是一群80后群体,活泼、有激情,也有创新意识。人们的玩笑让刘文婷红了脸。李欣很善于发现新动向,不仅是同事的,乘客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她总能及时发现,以最快的速度报告列车长,如果有必要,她会将一些消息准确地通过播音室发布出去。比如乘客生病了,需要找医生和药品这些事儿。
宿伟在这个时间不会制止列车员们开些小玩笑,在列车上,他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娱乐,值完8个小时的班后就赶紧去睡觉,等着下一个班。有时,这个35岁的车长会像大哥哥似的,为80后的男孩女孩解心结。这支队伍,平均年龄只有23岁,有些乘务员工作时间短,缺少经验,一下子适应不了列车上的工作,有时受了委屈,当车长的,就得去做工作。35岁,刚过而立之年,宿伟肩上挑得担子不算轻了,给别人做工作容易,自己有了心结,也会憋闷得难受。但他喜欢这个职业,有使命感,怎么会不做呢?这样一想,也就释然了。其实,宿伟还有个想法:青岛车组一共6个乘务组,好几个车组的列车长都是他同学,大家都较着劲儿,想比个高下。他可不想被人比下去。
1991年出生的郝雪是五组最小的女孩,宿伟平时对她关照多一些,不过郝雪也争气,在工作上没出现过什么大问题。郝雪得意的事有两个,一是考上了列车员,跑完第一趟车,她就和别人说:“我才知道父母挣钱多不容易!”而她的父母则得意地对周围的人说:“女儿上班了,自己考上乘务员了!”二是车上的乘务饭不但给补贴,还给她们开小灶。从学生一下子过渡到乘务员,郝雪觉得眼界一下子变宽了,自己也长大了。有一次,一个高二学生上了车,那是个大男孩,和自己年龄差不多,他第一次独自坐火车,父母与亲戚许多人来送他,男孩母亲叮嘱他:“你一定要听阿姨的话。”并转身又对郝雪说:“这孩子腼腆,给您添麻烦了。”结果,一路上这个男孩一口一个“阿姨”叫着郝雪。郝雪心里这个笑啊,可是又不能表现出来,像模像样地照顾着这个男孩,负担起“阿姨”的责任。
21日中午11点,列车到达青岛站。在这里,宿伟他们有两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就得返回呼和浩特。刚开始,他们还到距离火车站百米左右的海边去看海,现在他们不想看了,整理完车厢,吃完午饭,他们就得抓紧时间休息一会儿。
躺在休息车的硬卧上,宿伟还在想:但愿返程时,旅客能够一路平安。因为旅客平安了,他们才会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