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旅中流水)小驻青岛

(2009-06-22 16:44:11)
标签:

青岛

旅游

崂山

丘处机

分类: 旅中流水

一下火车,就被暖湿的空气包围了,呼吸间,带着海腥的味道。在内蒙古呆久了,一下子还不适应,做了几个深呼吸,我告诉自己:已经适应了青岛的气候了。于是便觉得适应了。

下午,去了崂山。据说,游崂山至少需要一天时间,我们只有半天时间,那就做了一些舍弃:只到有水的地方,道士,是丘处机,事迹散见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不看也罢。于是,乘车及巨峰之顶,后在绿荫掩映下,步行下山,抵达海边。海边有礁石,可踏礁石入浅海,海水浸肤,滑腻而温婉。海边无风,浪却奔涌,倘避之不及,则衣裤皆湿,并无不适。少顷,裤干,有盐碱渍,裤子发硬,便不很舒服。极目远望,海天一色,横无际涯,渐隐雾中,穷极目力,无可奈何。同行者说,前一日,青岛雾大,今日如此,已算老天眷顾了。不由庆幸。此时为6月20日。

是日晚,徒步第一海滨浴场。夜色阑珊,浪逐沙滩。游泳者并不多,拎着鞋袜,漫步沙滩,闲逛沙滩小店。沙滩上情侣成双,或携手,或相拥,为夜景平添情韵;小店前,商旅谈价,南腔北调,听得稀里糊涂。读过“沙暖睡鸳鸯”,我却“沙凉脚抽筋”,赶紧扯呼,到不远处的夜市闲逛。小吃都是海味,小商品也是海货。买了一艘帆船模型,算是儿子的礼物,便结束了这里的浏览,在潮湿的被褥上,梦“邱道爷”去了。

21日,目标栈桥。还是昨夜夜市的位置,此时已商贩皆无,这才看清,原来是滨海路,一直向前延伸。拐弯处,是斥巨资打造的“海上皇宫”,现在已经闲置起来。据说,闲置的原因,是国家严管公款消费,这个星级所在的灯红酒绿,顿失繁华。

一妇女过来,告诉我和几个同行者,乘船免车费,20元,送市内观光。一谈价格,10元起行。谈价格的时候,一石匠在旁边,在一方形石柱上打洞,叮叮当当的声音,让我忽地想起小沈阳的小品“夜半出来改名字”,哑然失笑。

我们一上车,导游就在我们胸前或者肩上贴了一张圆圆的即时贴,算是这个团队的标识。我对导游说:我怎么觉得我们像贴了标签的出口水果。车上的人便笑,气氛一下子轻松了起来。

 在海上乘船,游了一圈,就是看景了,至于眼里看到的是什么,却不明了。船上没有导游,船家拿着卡片机,向乘客揽生意,拍一张照片5元钱。这一轮广告过后,没几个人响应,此君并不气馁,拿出第二方案:拍摄船长照,道具是一顶海军军帽。驾驶舱门口,贴着几张放大了的照片,照片上是船家的海军军官照,不过敬礼时抬起的是左手。没人拍船长照,船家却帮着游人用游人的相机拍了很多照片。虽然无钱可赚,他仍然乐呵呵的。

该是赠送的市内游了。中巴车内的崂山矿泉水开始的时候2元一瓶,我们便开玩笑:“这个可以免费”,导游说:“这个真的可以免费”,(本山老师的小品一直影响着我们的开心)虽是玩笑,我们怎么能白喝?不过后来还真的免费赠送了。司机姓翟,很少说话,我们叫他光头。我们这样叫,他就乐呵呵地答应。

导游姓张,口才很好,言谈间为青岛感到自豪。在她的讲述中,我大概了解了青岛的由来。

“青岛”这个名称,原指小青岛(也叫琴岛),据说,航拍青岛,青岛像一架古琴,因而得名琴岛。史料上记载的却是以岛上“山岩耸秀,林木蓊郁”而得名

关于青岛名字的由来,我们需要感谢一个人,这个人叫许铤,他是即墨县令。明万历七年(1579年),他曾遍察即墨四方海域及乡土,主持过《即墨县志》的编纂。在《地方事宜议·海防》中,这样记载:“本县东南滨海,即中国东界,望之了无津涯,惟岛屿罗峙其间。岛之可人居者,曰青、曰福、曰管、曰白马、曰香花、曰田横、曰颜武。”这里说的“青”,即是指青岛,也就是现在的小青岛。在许铤的眼里,小小的一个青岛,不仅可以设防,抵御倭寇的侵扰,而且还是可供人居的地方。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小青岛最初还是主要用于军事目的。后来,这里成为各国侵略者必争之地,也说明了青岛在军事上的战略意义。
  许铤此时所提及的“青岛”,是浮山千户所管辖的一个可以驻军的小岛(不知道是不是现在所说的小青岛)。而在这个岛的对面岸坡上,一座小小的天后宫,也已在这里存在了一百多年。我们不知道天后是何人,也没敢胡乱评价。如果以后有机会,定然详细了解这些历史人物。

编修于1924年的《胡氏族谱》记载:“吾族相传自明永乐初年由云南迁居即墨,世居青岛之‘上庄’”,“聚族而居,五百余载”。这就是说,在天后宫还没修建的60多年前,胡氏族人就已经从云南迁居在现迎宾馆一带建村居住。胡氏族人建的村落,初名就叫“青岛村”。后来,村民繁衍,原村址已不能容纳,故分出一支,搬迁到了现在的湖南路和广西路一带。这样,原先的“青岛村”就被称之为“上青岛村”,俗称“上庄”;而新建的“青岛村”就被称之为“下青岛村”,俗称“下庄”。

这就基本上给了我们一个清晰脉络,即“先有青岛,后有青岛村,最后才有天后宫”。到了天后宫建成的1467年,青岛湾一带就成了整个青岛地区最大的渔货码头,被称之为“青岛口”。等有了这么多冠以“青岛”之名的地名之后,原先的“青岛”就被俗称为“小青岛”了。

天后宫内的一块刻于清同治年间的《募建戏楼碑记》的石碑。此碑文记载:“窃闻青岛开创以来,百有余年矣。迄今旅客商人,云集而至。”由此算来,青岛至今已近300年的历史。

在导游的讲解中,一处处景观浏览,不停车,不进景区,诸如与鲁迅、康有为等有关的景点记住了,多数还是忘记了。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青岛的老城区,这里的房屋建筑,各具特色,多数为别墅式建筑。导游说,这是各国侵略者所建,日本有日本的风格,德国有德国的风格。想必这些侵略者当初占领了青岛,本来想常住,独占风光。我想,可能是这个原因,各国都尽量圈地,便忽略了整个城区的规划,因此,青岛按照中国正南正北方向的街道,仅有100多米(数字可能不准确),多数街道,是没有方向的。我天生路盲,在任何城市都转向,青岛对我来说,就无所谓方向感了。好在青岛沿海而建,只要知道大海方向,便不容易迷路。

匆匆忙忙地游览,用了两个小时左右。天后宫就在我们最后停车的地方,但是我们已经没有时间了,火车十三点二十分开。我们7人,除了自觉购物的,每人花了25元,还进了一个每人15元钱的公园,算来,很是划算。原来顾虑导游会不会载客,此时也放下心来。

收拾好随身物品,过马路进火车站。一辆出租车从远处驶来,见我们横穿马路,司机停下车,对我们打了个“请先行”的手势。这个司机的简单动作,不知能不能代表青岛人的文明。我觉得: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零敲碎打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