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塞外第一女老生

(2008-11-16 13:19:22)
标签:

内蒙古日报

百姓故事

晋剧

马玉楼

女老生

刘春

杂谈

分类: 百姓故事
    1982年夏季农闲时节,刚刚从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塞外第一女老生尝到甜头的山西省平遥县杜家庄村锣鼓阵阵,村里的业余剧团正在卖力地演出,村民们为传统的晋剧曲目陶醉着。

  一出折子戏刚落幕,一个学生娃踩着铿锵的锣鼓点登场了,一亮相,观众便爆出一片喝彩声,台下有人耳语:“这女娃,初中刚毕业,别看小,人家那做派可成熟老练,你看吧,将来肯定是名角……”“嗯,是不错!”常言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山西省平遥县素有“晋剧之乡”的美誉,在这里,即便是农民,看戏也能看出个门道。

  这个女娃就是渠建红,从小耳濡目染着晋剧艺术,在她身边随时都有父辈和乡亲们在哼唱晋剧,农忙农闲田间村口总能看到乡亲们的即兴表演,她对晋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表现出天分和灵气。她还很小的时候,只要有人说:“建红,唱几句。”她就会像模像样地开始表演,而且经常会博得一片赞誉声。孩子是被夸出息的,小建红就是在这些赞誉声中长大的,而且长成了村里的小明星。

  每当乡亲们夸赞小建红的时候,她的父亲就在人群中,心里好不得意。心想:这娃娃要为咱渠家光耀门楣呀。他心中得意,脸上却不表现出来。这一刻,他一点也不后悔把女儿送到村里的小剧团学唱晋剧,女儿进剧团时间不长,却已经闻名乡里了。在他心里,女儿将来就是要吃这碗饭。

  一年后,渠建红16岁,初中毕业了,剧团也正好没事,父亲舍不得让她做苦重的农活,便让她到太原的叔叔家玩几天,也见见世面。一天晚上,在山西省晋剧院上班的叔叔告诉她:“内蒙古托县晋剧团到山西招收演员了,你去试试吧!”

  第二天,她让叔叔给自己报了名。当她独具韵味地唱了一段《芦花》中闵德仁的唱段后,托县晋剧团的领导和负责业务考试的老师都非常惊奇,当场决定:这女娃,剧团收了!  

  在托县晋剧团,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磨练,渠建红觉得眼界宽了,同时也感到自己的水平低了。她暗下决心:一切从头开始。她像饥饿的婴儿一样,从唱、念、做、打基本功开始,刻苦练功,虚心求教,如饥似渴地吸吮着晋剧艺术的精华。不管是跑龙套、穿把子,还是饰演小角色,她都一丝不苟,每一段唱腔都要反复琢磨,每一个动作也一定要做到位。渐渐地,这个新来的丫头受到了剧团同仁们的关注,她也渐渐地开始饰演主要角色。

  一年一度的剧团冬训到了,剧团邀请了山西省晋剧院著名演员来给她们排戏,这些名家门一下子就看好聪明伶俐、悟性颇高的渠建红,李月仙、高翠英等晋剧表演艺术家不但私下给她说戏,还专门为她排了几出老生戏,她的表演博得了艺术家们的青睐。http://szb.northnews.cn/nmgrb/res/1/20081028/70891225157596140.gif

  之后的几年间,渠建红饰演了《画龙点睛》、《齐王拉马》、《醉陈桥》、《三关点帅》中的老生角色……这些角色演下来,渠建红便成了托县晋剧团的领衔演员。

  然而,这个“衔”并不好领,必须靠真本事。渠建红一边登台表演,一边总结经验,结合自己的嗓音条件,一遍遍地练,五六年后,渠建红在老生的行腔、吐字、韵味儿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演唱风格。

  这时,一个机会摆在了她的面前:内蒙古艺术学院戏曲班招生。这对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的渠建红来说,无疑是绝佳的机会。她决定一拼!

  1989年,渠建红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内蒙古艺术学院戏曲班。在学习期间,呼市举办第三届“昭君杯“戏曲歌舞大奖赛,学院推荐她参赛,凭着自己原来的舞台经验和在学院一年多的学习,她扮演的《清风亭》剧中的张元秀,获得了优秀演出奖。而此时,呼市晋剧团也盯住了出类拔萃的渠建红。

  1992年,渠建红从内蒙古艺术学院毕业,如愿分配到呼市晋剧团,应工老生。她有了更多的机会参加各种类型的演出,演技越发地成熟和老练,先后主演了多部优秀剧目,不断地在演出中提高自己的表演艺术,在成熟的基础上,开始对一些作品进行了大胆创新。

  舞台表演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是,戏曲演员在塑造每个人物时都做到恰到好处却并非易事。为了准确把握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渠建红翻阅了大量资料,潜心体会。在《芦花》中,渠建红饰演父亲闵德仁,当演到闵损跪地请求父亲宽恕继母时,闵德仁既想前妻的贤惠,也看到后妻李氏的可恶,闵德仁深感儿子明理而委曲求全,内心非常复杂和激动。在闵德仁这一段唱腔上,渠建红进行了恰如其分的改革:为了更符合剧情及人物的心理活动,她将原来激昂的首句唱腔“儿跪倒,父施礼,李善人呐!”改为细腻而哀婉的拖腔:“儿跪倒,苦哀求,珠泪涟涟。”深深地感染了台下的观众。这一改动,也得到了山西省资深老艺人的首肯和赞扬。

  渠建红在所演出的剧目中类似的改动还有多处,而这些改动,都是源于她对人物内心的把握和体会。

  《齐王拉马》是一出唱、念、做、舞兼重的戏,表演中,要借助舞髯口的动作来展示剧中人物的心理状态,无论是单独运用搂、撩、挑、推、托、捋、抄、甩,还是这一系列动作的组合,都必须与舞蹈身段密切配合,才能更好更恰当地反映人物的思想情绪。在拉马一场中,渠建红在形体变化上,处理得有快有慢,有动有静,当唱到“拉了马我也是齐国的国君”时,加上了几个连贯的舞髯口的动作,不但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人物,也引领着观众的情绪达到了高潮。

  2003年9月,呼市晋剧团派渠建红参加在太原市举办的中国首届“红梅奖”戏曲演唱大赛,当山西省著名晋剧丁派表演艺术家马玉楼看了刻录着她的作品的VCD时,眼睛一亮,连连夸赞渠建红演艺俱佳,敢有自己的想法,很有发展潜力,并且有收徒的意思。对于马玉楼这样的名家,是很少直接赞誉后生晚辈的,更不用说吐露收徒之意了。

  渠建红从朋友处得知这一消息,十分激动,她觉得这是一个很难得的学习机会。况且,自己对马老师也仰慕已久,如果能师从马玉楼,自己的艺术生涯将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有心人的帮助下,9月20日,在山西省晋剧院,渠建红正式拜马玉楼为师,成为马玉楼的第五个入室弟子。

  2003年是渠建红收获颇丰的一年,拜师之后,10月份,她在首届中国戏曲“红梅奖”演唱大赛上,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不负众望,获得了太原赛区金奖。紧接着,在12月14日中国戏曲家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戏曲“红梅奖”演唱大赛上,渠建红以《鞭打芦花》中闵德仁的唱段,获得“红梅奖”演唱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

  见过了世面成了名,渠建红也并没有把自己当作“角”,她觉得如果过于看重荣誉,就容易走入名利的追逐之中,这对一个演员来说,无疑是舍本逐末。获得荣誉后的渠建红对晋剧艺术的追求却更为投入。

  说到投入,很多人都是很认可和服气。  

  渠建红初为人母时,孩子刚满三个月,她就开始登台演出,嗷嗷待哺的孩子只好放在后台,一出戏唱下来,她才能给孩子喂奶。孩子稍大后,她外出演出,也只能把孩子寄放别处,一走就是个把月,想孩子,渠建红睡不着觉,那种揪心滋味只有她最清楚。为此她也觉得对孩子的亏欠很多。同样她也对父母亲人负疚在心,因为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工作性质决定她不能像很多子女那样膝下承欢。  

  乡镇的文化生活相对贫乏,渠建红和同事们每次下乡,都会受到热烈的欢迎,人们围在临时搭建的台子下,一出戏演完了,还舍不得走,为了让老乡们能多看几出戏,他们往往一天演两三场。过度的疲劳,让身体单薄的渠建红常常感到无以支撑,她经常是脱掉戏装就输液,拔掉针头就上场。不管输液时她是如何无精打采,但是,只要是一装扮上,一登上舞台,她就精神抖擞起来,一招一式都绝不含糊,她用投入而精湛的表演感染着广大观众。

  盛夏的一天,气温高达38度,呼市晋剧团在呼市大召广场演出。一出戏演完,渠建红几次谢幕,观众都用掌声挽留着她,热情地邀她再唱《三关点帅》。面对观众的热情,渠建红不忍心推脱,她马上装扮,当她唱到一半时,便感到一阵眩晕,眼前一黑,晕倒在舞台上。

  同事和观众急了,赶紧把她送进了医院。医生听说她是晕倒在舞台上了,就对送她的人责备道:“你们这是不让人活了,天这么热,都累到这份儿上了,不晕倒才怪呢,她急需静心休养!”

  然而,令所有戏迷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她又带病出现在观众面前,她在台上一亮相,台下就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这一刻,渠建红心头像燃着一团火。那些掌声,让她觉得多少年来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这些年来,渠建红的足迹随着呼市晋剧团遍及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北等许多地区。在长期的演出中,她的知名度不断地提高,她的表演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认可,被人们称为“塞外第一女老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