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京:积累感动

标签:
教育育儿男孩子郑荣汪萌校园 |
分类: 百姓故事 |

负责三年级数学课的陈永京老师正在准备教案。这时,4名高高大大的男孩子走进办公室,站在她面前。陈老师诧异地问:“你们找谁?”几个男孩子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我们找您,陈老师。”
“找我?你们是……”她忽然感到这几个孩子似乎在哪儿见过。她忽然想起来了,这都是她的学生,于是便试探着叫他们的名字:“你是杜月明,你是郑荣......”但是最后一个男孩子的名字实在想不起来了。让她没想到的是,那个大男孩见老师想不起自己的名字,竟然哭了。这让陈老师感到过意不去。
这也不怪陈老师,这些大男孩都是她刚参加工作时带的学生,那时候陈老师才19岁,这些大男孩才七八岁。陈老师带了她们5年,现在,已经有六年多没见他们了,他们都长大了,今年都考上了大学。
学生们走了,陈老师陷入了回忆。
11年前,她还是个19岁的女孩,毕业分配到这所小学。看着可爱的孩子们,她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带好他们。她想起了那个家长做小生意的学生,那个孩子校服总是脏兮兮的,她提醒过孩子好多次,孩子的衣服还是那样。她找到孩子的家长,没想到做个体生意的家长的衣服更不干净。于是,洗衣服的活她就承担了下来。
上课铃声响了,陈老师向教室走去。这节课要讲计量单位。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对距离没有概念,她这节课来到了校园里,她带着学生要走完1000米。走到300米的时候,她问:“有什么感觉?”孩子们齐声回答:“有点累。”走完了1000米,她又问:“现在感觉怎么样?”有的学生就说腿都软了。这节课,同学们都很扎实地记住了“米”的概念。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她,情景教育的效果远远要好于课堂生硬的说教。很多时候,只要是条件允许,陈老师总是带着学生们玩着学习。她的教育模式在整个巨华小学推广开来,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她不愿意让应试教育、题海战术压抑了孩子们活跃的思维。也正因此,她这些年积累了一堆各种奖状、荣誉证书,更重要的,她积累了师生之间难得的情感。
班里的汪萌是个内向的女孩儿,学习很好,陈老师为了改变孩子的性格,在课堂上总是给小汪萌说话的机会。但是,女孩儿还是有些害怕老师。有一次在校门口陈老师遇到了汪萌,汪萌想说话,躲闪着却不敢,陈老师就走过去,拉着汪萌的手进了校园。从那以后,陈老师就成了汪萌的朋友,汪萌的胆子也大了起来。有一天放学的时候,汪萌的妈妈被汪萌拉着来到陈老师面前。这是个内向的母亲,到了陈老师面前也没说什么,只是说孩子非要自己来见见陈老师。
每每此时,陈老师便为孩子的纯真而感动。在她心里,学生们给她的感动很多,如果不是认真梳理,这些感动像那群孩子那样,整整齐齐地在心里列队。可是,无论哪个“孩子”出列,她都会感到自己的付出很值得。
后记:遇到一个好老师是人生最大的幸运,特别是在人生的启蒙阶段。教学工作其实很平凡,很具体,很难讲出更多惊人的故事。但是,正是这些平凡事,却感动着我们的生活,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我们希望像陈永京这样的老师再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