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之缘
作者 刘达乎兹
(此文为未编辑稿,非见报稿,见报稿件有删节。)
故事梗概
孩提时代,“白土子”当粉笔心满意足;中学时期,金星钢笔代表家庭富有;参加工作,一只铁笔改变命运;年已七旬,电脑上面写文章。我呀,从孩童到老年,今生总和笔有缘,你说多粹。
七八岁到了读书的年龄,家乡也解放了,村里办起了小学,穷人孩子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上学校。那会儿,学生的主要文具是石板和粉笔,粉笔需要花钱买。沒钱买也可以就地取材:村后有一道黄土沟,黄土里有一种“白土子”可以当粉笔用。学生们经常去那里捡白土子。有一次,正捡在兴头,觉得有土块掉下来,我们惊呼着跑开,一劈黄土崖轰隆隆倒塌下来,一股黄尘腾起,不等黄尘散去,我们蜂拥而上,塌下的土崖子里白土子特别多,我们満载而归。
上中学的时候,我有了一支自来水钢笔。那是一位在部队服役的表姐夫回乡探亲,听说我上中学,把他用的一支“小金星”钢笔送给我,以表支持。那支“小金星”,深蓝色的笔杆,黄红色的笔挂,小巧玲珑的笔尖闪着金光,写字柔韧流畅,特别带劲。就是这支笔吸引了诸多同学投过钦羡的目光。也就是这支笔,让我失去了享受人民助学金的机会。理由很简单:能用上金星笔的学生,说明家庭条件不错,人民助学金应该照顾家庭困难的同学。
参加工作以后,相继调动了五六次工作,部门不同,工作性质是一样的,那就是始终耍笔杆。铅笔、钢笔、圆珠笔,毛笔、排笔、大抓笔,什么笔都用过了,最值得一提的还是铁笔。就是一支铁笔让我从乡村调到旗县,又从旗县调到市里,可以说是连升三级。那铁笔是刻蜡纸用的,把蜡纸放在特制的钢板上用铁笔去划写,哧哧啦啦便刻出字来。刻蜡纸是个技术活,手里那支铁笔重了不行,轻了也不行,我能恰到好处地掌握火候,刻出蝇头小楷又快又好。标题用魏体或隶书,在适当的位置加上点花边和插图,那简直就是妙笔生花了。印教材、发文件、编简报,总少不了我这支铁笔杆。
后来有了手动打字机,铁笔杆受到冷落。但我的笔墨之缘还在延续。铁笔退役了,我还有油印技术。打字机打出蜡纸来,印刷的时候照样离不了我。有一次,我们为一个重要会议连夜赶印材料,一直忙到后半夜,才算印完,刚要歇口气,突然有一个人惊叫起来:“这是什么材料,我怎么一个字也不认识呀!”细一看,才知道是印反了。原来这打字蜡纸要反贴在纱罩上,才能印出正字来,我们临时找了个帮忙的,他把蜡纸正贴了,印出来的字当然也就反了。大伙哭笑不得,沒有别的办法,打字员重打,我们再印,赶紧加班。
弹指间我退休了,和笔的缘份也结束了,闲在家里手发痒痒。去年原单位新办公楼落成,邀我们离退休人员回去参加庆典。嚯,新办公大楼高高耸立,办公室里宽敞明亮,办公设备焕然一新。每人一台联想电脑,19吋液晶显示屏泛着悦目的光亮,有文字、图表什么的,很快就能输入电脑,鼠标一点,便刷啦啦地打印出来。看得我咕噜咕噜咽唾沫,恨不得重新投生一次,和年轻人一样尝尝现代化办公设备是什么滋味。说来也巧,我的外孙女在内蒙古大学艺术系毕业了,而且有了一份很不错的工作,她用过的一台80G电脑闲置下来,我便顺理成章地捡了个“洋落”。于是乎,七旬老翁学电脑,孩子们热心教,我虚心学。先学中文输入,以延续我的笔墨之缘。背字根,记区位,摸键盘,练指法,经过一段时间,竟能盲打五笔运指自如。这真是:昔日耍铁笔,今朝打五笔,心里啥滋味?美!
刘达乎兹
电子信箱:ldhz11-22 @
126.com
联系地址:赤峰红山区新华小区11-22信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