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百姓故事)继母石秀惠

(2007-03-09 20:38:20)
分类: 百姓故事

 

继母石秀惠

本报记者徐永生

“妈妈,我想对您说,话到嘴边又咽下:妈妈,我想对您笑,眼里却点点泪花……”2006年10月,中央电视台《异想天开·给母亲的献礼》节目录制现场,一对来自于赤峰市元宝山区的再婚家庭的继母和女儿,相拥含泪唱完这首歌曲,打动了现场所有的观众。继母名叫石秀惠。

穷家连遭三重难苦孩幸遇慈心母

36岁,对于赤峰市元宝山区的居民刘丰来说是一道坎儿。

祸不单行。那一年,他的妻子因病去世,留下了一双儿女。大儿铁夫12岁,小女儿玉玮9岁。那一年,儿子玩耍时扎伤了一只眼睛,几近失明。他花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辗转赤峰、沈阳数家医院,才治好孩子的眼睛。那一年,他为孩子又找了一个妈妈,谁料继母进门后性格怪戾,孩子受了不少委屈,爷仨没少流眼泪。为人体面的刘丰,没有争吵着到法院离婚,他把所有的房产都留给了这位妻子,悄悄地协议离婚。走出家门时,他只带着一双儿女和一卷行李,三人租了一间低矮的平房艰苦度日。

1995年,经人介绍,刘丰结识了平庄镇中心校的老师石秀惠,离异后的石秀惠一直带着6岁的女儿一起生活。第一次到刘丰家让石秀惠一阵心酸: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呀?选一间又黑又冷的小屋里,两个孩子蜷缩在黑得打铁似的被窝里写作业,锅里还有像浆糊一样的剩面条……石秀惠心一软,买来菜和肉为孩子热热乎乎地做了一顿饭,并决定要给这两个孩子当后妈?

“秀惠呀?选你可得想好了,他两个孩子,你一个孩子,以后的负担可不轻呀?选”老父亲让石秀惠三思而行。“都说二婚过不长,不信你看着,明年的今天就是你们离婚的日子?选”同事们善意相劝。可石秀惠却执意把他们爷仨“娶”到了自己60多平方米的楼房里。

婚礼很简单,没贴喜字,没放鞭炮,只准备两桌饭菜招待了双方的亲戚。晚上,送走了客人,安顿好三个孩子。突然,刘丰趴在床上失声痛哭起来,压在心中多年的酸楚、委屈,都在这时发泄出来。

“秀惠,这么多年我们爷仨尽遭了难了,我就怕这两个孩子受委屈,你要是对孩子好,哪怕给你磕个头我都值呀?”

“刘丰,咱俩都是苦命的人,我能接受你,就能对孩子好?选都说二婚没有过长的,咱们就过出个样给他们看看?”

然而,日后锅碗瓢盆的日子,并不像石秀惠想象得那么顺利。

阴云难去郁心结  继母爱心化坚冰

前一位继母给铁夫、玉玮留下深深的恐惧,他们不愿意接受石秀惠。刚开始兄妹俩放学宁愿在外面呆着,也不愿意回家。领着小女儿四处寻找铁夫、玉玮,成了石秀惠每天必做的事儿。

“跟妈妈回家吧?选妈妈给你们包饺子吃?选”“妈妈教你们唱《小燕子》好不好?芽”慢慢地,石秀惠的真诚融化了孩子心里的坚冰,笑容又重新回到了孩子脸上。

60平方米两居室的房子,一家人住着很挤。三个孩子只好挤在一间小卧室里,两个女儿住在里边,中间拉上一道布帘,儿子住在外面。一天,石秀惠收拾房间时发现,铁夫、玉玮的褥子总是湿湿的,这么大的孩子还尿床?芽她心里有些生气,但没有训斥孩子。听丈夫说,这是小时候睡凉炕落下的病,她就不停地给孩子拆洗、晾晒被褥。每周用自行车带着两孩子到医院做针灸、抓中药。坚持治疗了一年,两个孩子终于去了病根。“妈,我们的病好了?选”两个孩子欣喜地扑到了妈妈的怀里,石秀惠心里一颤,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叫我妈呀?选娘仨喜极而泣。

夫妻俩每月共800元的收入,日子过得捉襟见肘。5口人每月光大米就得100多斤,石秀惠不得不算计着过日子。买菜挑贱的,买肉挑肥的,冻得脱了帮的白菜腌在缸里,一吃就是一冬天。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她总是粗粮细做,换着样儿地给孩子调理伙食。饭桌上小女儿总是抱怨:“妈妈,你为啥光给哥哥、姐姐夹肉,不给我夹呀?选”“没有肉了,吃点菜吧?选吃菜是增加维生素的?”

石秀惠就这样回答自己的亲生女儿。


冬天又到了,石秀惠白天学校里的工作忙,只好晚上给孩子们织毛衣。三个孩子每人一件厚的,一件薄的,6件毛衣织下来,她眼睛都熬红了。丈夫心疼了,“秀惠,你把孩子的衣服弄得那么齐整,可你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实在难为你了?选”“刘丰,咱不和别人比吃穿,咱要和他们比谁的孩子有出息?”


安顿好孩子的吃穿,石秀惠心里又酝酿着一个更远大的计划.


教子有方家和睦  寒门磨砺出英才

“铁夫,爸妈今天都在单位加班,你和妹妹在家收拾屋子做好饭啊?选”接完妈妈的电话,三个孩子就开始分头行动,小妹扫地倒垃圾,玉玮抄起洗衣板洗泡在盆里的脏衣服,铁夫则进了厨房,焖上米饭炒酸菜。不一会儿,一顿香喷喷的饭菜就做好了。培养自理能力是石秀惠给孩子们上的第一课,而她孝敬双方的父母又给孩子们做出了样子。每逢年节,她总要从微薄的收入中拿出点钱,给父母和公婆买点东西。孩子们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把瓜子嗑成仁送给掉牙的爷爷,包点饺子送给行动不便的姥姥。


教子立德是石秀惠计划的第一步,她最终是想把三个儿女都送进大学校门。她有一个教子秘方,就是“夸孩子”。大女儿上高三时,有一天郁闷不乐,躺在沙发上直掉眼泪,妈妈反复追问才知道实情:原来这两天考了几回试成绩都上不去,孩子着急了。“玉玮别着急,考不上大学咱再找别的门路,其实,我觉得你就是考试没发挥好,头两天老师还跟我说,你很有学习的潜力呢?选”这么一说,女儿的压力小了,学习成绩很快就上去了。

十几年节衣缩食供孩子们读书,终于让石秀惠盼到了希望。2000年,铁夫以622分的好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学习机械工程自动化专业。2003年,玉玮考入四川师范大学,学习财会专业。正在读高中的小女儿也被学校评为双优生、全优生和市级三好生。

母爱给孩子自信,教子有方让孩子成才。而石秀惠收获的则是再婚家庭难得的亲情。2001年她因急性阑尾炎住进了医院,玉玮做好饭菜一天三次送到妈妈床前,给妈妈梳头,扶妈妈上厕所,远在北京的儿子也发来短信:妈妈好好养病,过年我就回家看您?选今年寒假,玉玮放假,给妈妈带回了一条围巾,给姥姥带回了一盒茶叶;不能回家的铁夫则给妈妈邮回了一大包家庭教育系列丛书和京剧光盘。儿子在给爸爸的信中写到:我离家在外,对妈妈的思念一天比一天强烈。爸你要好好对待妈妈,那是一个好人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