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端午节:失败的战略及战略家的纪念

(2007-06-20 17:26:53)
标签:

刘孝全

战略

屈原

辛弃疾

彭德怀

 

端午节:失败的战略及战略家的纪念
--屈原、辛弃疾、彭德怀与战略

文/刘孝全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又是一年端午节。

在今天看来,梅尧臣的端午诗实在有些煞风景。端午节――一个已经蜕变成生活仪式的节日,何须再赋予沉重的文化含义?

从形而上的意义蜕变到形而下的柴米油盐,这是古往今来众多文化仪式都不愿意看到却又不得不面临的现实。包括伟大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也不例外。

即使是生活中的仪式,北方的端午节远远没有江南的热闹。至少在吃粽子的氛围方面要浅淡的多。

但是,网络上显然不是如此,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吵吵闹闹得很,这也本正常,在资本的干预下,包括文化、历史在内的一切定义都允许重写,因为归根到底,文化之争依然是资本之争――无论是中韩还是楚越。

穿过现实的繁嚣,重新回顾端午。之于我而言,远非是精神自觉的寻求,逃避夭折的命运是每个智者的本能――毕竟,古往今来为此悲剧的人物比比皆是,今天也一样不缺。

重读屈原实在是因为咨询的原因。近来深度接触众多企业,在切身的悟对中,才发现现代企业,尤其是中国的企业中,太多的“楚国”,太多的“怀王”,也一样有太多的“屈大夫”――亲佞臣,远贤人,兵败于民心与战略的企业家远远多于今天的龙舟。

 

2300年前,战国缤纷,自由迸发的治国市场,齐楚燕赵韩魏秦,你方唱罢,我方登场,各有绝活,曾领风骚百十年,却一样没有长青的基业。

强秦咄咄,诸侯不保。三闾大夫明君贤臣的“美政”理念,高瞻远瞩,外合齐国,抵御强秦,内施仁政,稳固国基。一个多么简单而伟大的战略及文化的规划。可惜施政三年,即遭到既得利益集团的抵制和排斥。最终这个自洁远见的楚国战略及文化咨询家,一贬再贬,不仅被老子贬而且被儿子贬,贬到走投无路的汨罗江边,只有一死了之。

55年后,楚国集团正式宣告破产倒闭。

 

1300年后,历史重演。

生于内忧外患的南宋名人 辛弃疾,二十一岁作战抗金义军,一篇雄文《美芹十论》,为南宋集团量身定做的战略咨询报告,水平当然远胜于麦肯锡、罗兰贝格之流,堪称是古今战略管理史的典范之作,800年后,一个叫毛泽东的人同样受其启发发表了又一篇伟大的战略咨询报告――《论十大关系》,一下子势如破竹似的解决了内忧外患。但是,与屈原一样伟大也如屈原一样可怜的战略咨询家辛弃疾同志最终获得了与屈原一样的命运结局――所有的战略建议,均未被纳,并且遭到内部保守派的激烈打击,长期流落楚国腹地江西一带。一生梦想“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落到最后却唯有以文为寄,“把吴勾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可怜白发生”地老死而终。

有一个可怜的战略咨询家的结局!

 

又过了800多年。

1959年的,庐山会议,崛起于战场惯于善于战略的彭大将军,又一篇战略雄文《万言书》再次横空出世,又再一次被批判更甚于历史中的任何一次悲剧――绝不仅仅只是流放二字,天下之大,已无彭大将军的流放之地。《万言书》中针对当时的国内国情作了详细而令人信服的论证和说明,今天看来依然不乏真知灼见而又委曲求全。刘某次次读完无不心情沉痛无以复加地悲观。

7年后,完全背离战略的“文化大革命”开始横扫中国。那一年,曾经写下《七律.端午》的老舍先生投湖自尽,此湖为太平湖。2006年的端午节,我曾改编老舍先生的这篇小诗发给亲朋好友,在此转录,尤其是其中“有客同心,无钱买酒”二句,堪称我所敬仰的中国文人在战略失败的倾巢之下的心灵和生活写照。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愿中国所有的企业和员工都不必再重复历史中这样的端午。

刘孝全2007年端午于自偏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