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冰车儿”

标签:
历史图片娱乐文化 |
分类: ▲图片档案▲ |
《乾隆南巡图》中局部,拉“冰床”的场景
在炎炎夏日,我和大家聊聊凉快的话题——滑冰车儿。冰车儿最早老北京也叫“冰床”,在北方冬季使用。冰车儿和雪上爬犁有近似之处,区别在于它是在冰面上滑行的交通工具,也是一种游戏器材。冰车儿多用木板制作,在床形的木架下固定两根裹以铁条的方木棍,讲究的冰车儿在木板上固定一个木椅或小木凳,也有铁质冰车。配上一双冰扎即磨尖的铁通条,一套冰车就算做好了。带座的冰车儿适合小孩子玩儿,滑得慢,灵活性不好,不带座的冰车儿,由于触点低,跪或盘腿坐在上面,滑行起来速度特别快。在我童年时期,曾经玩儿过冰车儿。那时都是自制冰车儿,在木板底部两侧的方木上分别嵌入“豆条”(直径6毫米的钢筋)还有的把两根角铁直接固定在木板底部。记得,那时我在一旁观看其他小朋友跪在冰车儿上滑,两根冰扎轻轻一触冰面冰车儿跑得飞快。当我滑时,重复同样的动作,费很大劲,冰车儿就是跑不快,可能是玩儿的不得法吧!之后,我就没再接触过冰车儿。
最近翻看资料时,看到乾隆十六年(1751年)宫廷画师徐扬绘画的《乾隆南巡图》我临摹了几张局部画面,回顾一下北京曾经有过的古老民俗。其中看到了京城滑冰车儿“冰床”的场景。260多年前,滑“冰床”是一人或两人坐在上面,另一人在前拉拽着,在冰上飞快行走,而现在冰车儿使用冰扎自己滑行。据史料《燕京杂咏》记载:“引河一道冻城根,寒玉能坚沏底痕。唤坐冰床载人去,顺城外到前门。”那时每到冬季,北京城外护城河上常看到有租冰床的。图\文 刘鹏
民国时期箭楼前护城河上的“冰床”
我的“老刘画画儿”已经落户今日头条。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带你走进那尘封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