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受益绘画作品《喧闹的街市》(民国时期的前门外大街)
2013年,父亲以老照片为素材创作了一幅油画《民国时期的北京前门外大街》我写了一篇赏析文章在博客上发表,阅读量达6000余次,得到网友好评。之后,文章在《北京档案》杂志上刊登。5年后的今天,82岁的父亲又以这幅油画作基础创作了一幅新作品《喧闹的街市》,这幅作品为120×60cm把画幅放大加长,加宽,丰富了画面内容。颜色由单色改为彩色,这些变化使画面更开阔,作品更真实感人。
从画面中人物发式和服饰就能看出不同的“行当儿”,细部刻画了老北京人的衣食住行。看到路边摆摊商贩中有:卖面茶、茶汤的;有卖芝麻火烧、牛杂碎的;有卖切糕、冰糖葫芦的,各种老北京小吃玲琅满目。还有提供各种服务的如:磨刀、磨剪子的;剃头、耍猴的、卖唱、算命的,一些“行当儿”现在已早已消失。
观赏者可能认为这些商贩不可能同一时间出现在这条大街上。高尔基说过:“夸张是创作的基本原则”。作者通过对人物及事物的形象夸张渲染可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激发人们的兴趣。画家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描绘了耶稣和12个门徒用餐时,全部都坐在桌子一边,这在实际生活中用餐时是不可能的,但观赏者并不在意,而且认为这样构图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形式美。(老照片前门外大街)
手机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