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初期北京城市的绿化

标签:
历史图片文化 |


1956年中央号召大搞“四旁绿化”,中共北京市委也提出了三年绿化北京的任务,道路绿化的速度大大加快,范围也从城区的道路扩展到四郊公路和一些农村道路。这一年有关区通过组织农业生产合作社绿化了222公里的农村道路。
1957年道路绿化的发展又慢下来。这一年,集中重点,依靠专业队,绿化了永定河引水渠两岸,并在月坛北街、科学园路(现三里河路)高压线走廊下24公顷的土地上,建成了道旁较宽的绿化带果园。
1958、1959两年,加大了行道树的种植,采取大片密植的方法种植果树。1958年,中央提出了“实现大地园林化”的号召,北京市委又提出了“绿化结合生产”的方针,为了响应号召,北京市发动机关、部队、学校以及城市居民、社员群众参加栽行道树的义务劳动。道路绿化进一步扩大,内容更加充实。这一年,在东直路机场干道两侧收地266公顷,并进行了全面规划。1959年,绿化重点是采取密植的方法种植乔灌木6万多株,种植苹果、梨、桃、葡萄等果树10万多株,建立了街心公园3处,成为当时绿化效果最好,气魄最大的一条林荫大道,在迎接建国十周年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至今仍不断得到群众和外宾的赞扬。
1959年,为配合天安门广场和长安街的扩建,在天安门两翼和广场周边种植了成行的苍松翠柳,松树使广场冬夏长青,柳树为广场早报春讯。天安门广场的绿化,无论是在施工技术上、速度上和园林设计水平上都是建国十年来最好的。这一年在北京还出现了第一条快慢车分行的三块版式的道路——三里河路,在宽5米的分车带上,以2米的株行距密植了加杨和白腊,慢车道两侧也密植了大片的立柳,不但绿化效果好,也适合我国国情,利于交通安全,在城市道路绿化上创造了一种较好的形式。
图\文 刘鹏
我的“老刘画画儿”已经落户今日头条。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带你走进那尘封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