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旅行者都是有故事的人

(2010-01-31 15:14:37)
标签:

诗人

红景天

旅程

火箱

雨雪

中国

旅游

分类: 素手红笺

旅行者都是有故事的人

撰文/怡然

天越来越冷了,全世界好像都在被寒潮肆虐。屋外的雨雪噼里啪啦地打在雨棚上,把这个冬夜衬托的愈发静谧。在这样安静的冬夜,一个人的家总难免不让人灵魂出窍。

我捧了才煮的黑茶、脚暖在电火箱上,怔怔倦在沙发里,眼前是我永远也记不住名字的电视主持人正在夸张的说着什么,而我的灵魂却飞在了云游的路上。路上的那些人那些事也纷至沓来。于是,索性关了电视,打开手提,去回味曾经的旅途。

我是喜欢自助游的,因为自助游不仅仅可以让我以最少的钱走最远的路,看最美的风景,更重要的是,在自助游途中会遇到各种难忘的人和难忘的事,感受到各种不同的人生和生活。

2009年9月,我的环游中国大西北同车旅伴“自由呼吸”大哥就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旅途中,友谊在摩擦中增进着

认识“自由呼吸”是在一家旅游网站,在那里看到他发布的单人独车环游中国出行贴。我被他的:“放下所有能放下的,带上所有能带上的,亲近山水,亲近自然。去实现那个多年的夙愿。有志同行者我们一起走一段缘份之旅好吗?”所吸引,在他出行后的时间里,通过一个多月的交流沟通,在2009年9月6日,从拉萨开始,我加入了他的旅程,直到10月5日从张北退出他的旅程,整整一个月的朝夕相处,我从他身上读到了许多故事。

 “自由呼吸”大哥是江苏淮安人,他有着江浙沪一带人的温和体贴,也有着江浙沪一带人的清秀精明。

大哥爱好文学,摄影,旅行,心底一直有一个梦,那就是环游中国!因为心底的梦想他在2008年关闭了自己的工厂,做起了自由职业。在长达一年的准备后,09年7月在网上发出单人独车环游中国出行贴便正式走上了环游中国的旅程(虽然后来单人成了3人),在历时八十多天,行程3万多公里后,他的环中国边境游在他的第四个本命年实现了。

也许是因为我比较自我。在与大哥一个月的旅行中,我们曾发生过几次较大的争执。但每一次的争执都会使我们的友谊更进一步加深。

我虽然在2007年去过西藏,上过珠峰大本营,但这次的西藏行我还是有了轻微的高反。对于高反,我并不像第一次上珠峰时那么恐惧,不过也随身带了红景天。可是,红景天是要提前一个星期服用的。而我原先是准备从额济纳再加入大哥的旅程的,因此没有准备。

在拉萨休息了两天后,我的高反有所改善,但去珠峰的路上日喀则,我的症状又加重了。那晚,大哥不顾自己开了一天车,停下车子吃过晚饭就陪我去诊所买药打针。在大哥的押送下,我老老实实地坐在那里调了一瓶盐水,并买了2合葡萄糖针剂(我知道那是治高反的良药),可大哥却一定还要我买一瓶氧气带上。我知道自己并不会高反到那个地步,也知道高原吸氧会像吸毒一样上瘾“我不要,氧气会上瘾的。”“买一瓶吧,有备无患!”“真的没有必要.”,“好好好,你不买我买。”拗不过我的大哥最后还是自己买了一瓶。虽然最终没有用上,但我还是从心里感谢大哥对我的关心的。

知道我喜欢拍民俗片,一进新疆大哥就嘱咐我,“到喀什后,你不要对着维族群众拍片子,凡事小心!”我以为大哥有点小题大做。我想,只要是善意的,心里和行为足够尊重,即使是非常时期,拍张片子有什么了不起呢?“没有关系的,你不要大惊小怪!”“什么大惊小怪,你没有看到气氛这么紧张吗?”我以为大哥是怕被连累, “我不会连累你们的!”我冲口而出。“啪”大哥把手上正在喝茶的杯子重重地摔在桌上“我是怕死”!大哥非常生气地冲我吼过来,那一刻我真的想转身离去。但有心有不甘,只好闷闷地跟着前行,片子终是不敢随性所欲地拍了。直到后来进了喀什和乌鲁木齐,,看到五步一岗十步一哨的紧张气氛,听到一些群众的议论,我才真真理解了大哥的好意!

离开额济纳的那天早上,眼看着东方由有清白到淡粉到嫣红,一轮红日屈指可待,我很想很想拍沙漠日出的美景,可大哥却急于上路。“大哥,等半个小时好不?你看太阳马上就出来了!”“走吧,美景拍不尽的。”大哥不答应。“大哥,美景是拍不尽,我们大老远的过来,遇到了都不拍下来太可惜了。十分钟也吧!就只等十分钟。”“不行,今天还有700多公里的路要走”。大哥却不管我怎么哀求也不肯停留,我不得不随车离开,但心里却是郁闷之极。。一路上,不管大哥如何地说笑,我都不理不采。直到走到祁连山上遇到漫天飞舞的鹅毛大雪,那一刻,我才知道了大哥为什么匆忙赶路。如果我们再晚一点,那晚我们就有可能在祁连山上下不来了。祁连山海拔4-5000米,又是那样的大雪纷飞,如果下不来,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我们三人很可能就要永远留在那里了。。。

 

 

独行的大学教授

也是因为旅途的艰难,我对那些热爱行走的旅人格外敬重,尤其是那些独自一人上路的!09年9月从珠峰下来,在拉孜遇到的简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个。

我们遇到他的时候是在拉孜出发时。那天早上,天还是黑黑的,因为G219正在全线修路,拉孜段从早八点到晚八点封闭,我们不得已早起。恰巧简老师与我们同投宿一家旅社,又因为身体原因失眠,听到我们出发,忙走过询问,得知同路便一起同行了。

简老师是一位退休的大学教授,无论长相还是言行,都文质彬彬,虽然其年过花甲,又身患多种疾病,却每天服用大把各种药片、单人单车从G318走到G219,并计划走遍中国的东南西北四个极点。

简老师是个刻板却热心的知识分子。他开的是四驱欧兰德车,我们的标志轿车自然跟不上他的步子。虽然他怕惹麻烦,一路都是单人独车,但遇到我们后,他却在每一个难走的路段等候着我们。也因此,虽然我们的标志轿车不时被烂路沙坑所羁縻,但多数时候都在简老师鼎力相助下走出来困境!

简老师是从工厂走出来的平民知识分子,因此很能体谅对底层民众的疾苦。那晚的河边露营,筑路民工把自己打捞上来的鱼给我们做了,他先是坚辞不受,在民工们的一再邀请和我们表示绝不让民工吃亏的情况下,才勉强接受好意,但民工们要让出帐篷他还是坚拒了。那晚独自睡在车内的他后半夜因窒息而无眠,他并没有打扰就在车旁帐篷内的我们,只在第二天上路才轻描淡写告诉了我们。

作为一个有心人,简老师每次停车休息都会四处转悠,当看到那些旅游者随手而丢的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他都表现极大地痛心与愤慨,并用他的小DC记录下来,准备回去后发上网络呼吁大家爱护自己的家园。他发现与观察事物的眼光敏锐。那个修路的工程师诗人就是简老师发现的。

 

偶遇诗人修路工

从拉孜到萨嘎的路上,正在修葺的G219在烈日下尘土飞扬,一台压路机把我们的车子拦了下来。高原正午的阳光格外毒辣,明晃晃地挂在天上。大哥与简老师都下车与路旁的民工们交谈去了,我则用我的长头扫射着那些能高原的山峦与云彩。

 “你看那个诗人。”简老师走过来对相机后的我说,我顺着他的手看过去,一个黑黑瘦瘦的男人,一个手上拿着步话机和记录夹的男人正在与大哥聊着什么。你怎么知道他是诗人?我放下相机抬头问简老师,你看看他手中的文件夹去,那上面就是他写的诗。我忙忙地从车子上下来,走过去扭头看向文件夹上的诗歌:“忘了吧,曾经有过的幸福,算了吧,一切都已结束!”那是一种多么深切的无奈?“我知道她不属于我”要怎样的深情才能吐出如此的感叹?

我的心被强烈的震撼了,在这样高原缺氧地带,爱情的树苗竟然以如此忧伤的姿态顽强地生长,我抬头看向诗人的眼睛,那厚厚镜片后的明亮双眸有一丝一闪而过的羞涩,但更多的却是一种淡然的坚毅。高原的阳光已把他的脸盘晒得黑红黑红,但那清癯的双颊上仍写满了书卷气。

在我们滞留的的端口,压路机把松散的路面压过一轮让开了路,我没来得及和诗人交流就被大哥叫上了车。看着他们的身影渐渐走出我的视野,我这才收回我的目光。我在想,在这样高寒缺氧地带,普通人生存下来都实属不易,可他却还写出了如此抵人心扉的诗歌?是什么给他以灵感?我很迷茫。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纯洁的爱情与文学已不多见,更多的则或多或少沾染了铜臭。可在这高原,在这极地,这朵纯洁的爱情之花,却在一个筑路工程师的生命里以文艺的形式粲然开放,是因为高原虽然稀薄却很纯净的空气?是因为雪山虽然寒冷却绝无污染的水流?还是蓝天?白云?我想最重要的应该是那远离世俗的灵魂吧!

 

夜越来越深,屋外的雨雪没有停留的意思,我的心越走越远,我是不是应该规划2010年的行走计划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