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的月色很美,银白的月光如水般泼洒在窗外的花草上. 一个人呆在家有点儿寂寞.
听说夜市很热闹,于是想出去走走. 街头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霓虹灯制的茶馆、酒楼、咖啡屋、舞厅,卡拉OK厅、美容美发厅招牌. . .
林林总总争奇夺艳. 街边露天夜宵,“卡拉OK"乒乓球台首尾相接. 路上行人三三两两成群结队,孓然独行的我显得如此落寞.
这热热闹闹的夜市,闪闪烁烁的彩灯,熙熙攘攘的人流,不属于我。我该回到自己的世界,我的世界是品茶的世界,虽然有几分无奈、几许冷清,但终究是一个温馨甜美的世界.
品茶是一门高雅的艺术,是一种东方文化. 在日本是一门学问,一种艺术形式,人们称之为茶道.
中国人飲茶已有了上千年历史,茶文化渊远流长,内涵丰富. 读过
《红楼梦》的人不会忘了第四十一回,妙玉砌茶其所用之水是"旧年的雨水""更有"从梅花上收的雪".
那一应五花八门精妙绝纶的茶具自是让人叹为观止. 最令人叫绝的是她对喝茶的分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飲牛飲骡了.
"现代的人们大都只甘当"也只能当"蠢物". 我这个蠢物偷得半日闲便爱独自品茶"。虽与妙玉当年的品茶相去万里"但也妙趣横生.
首先,用一只瓦壶将泉水烧滾,按四时节气用不同的茶具放上不同的茶叶,冲上半杯,稍稍涮一下倒掉,再冲上三分之二杯,便合了古人茶堪酒满、茶过二巡方出味
的品茶之道了. 这时候的茶香淳温润,浅浅呡上一口慢慢咽下,先是觉得有点儿苦涩,继之是齿舌生津,甜香满口。便有了神清脑醒之感觉.
只可惜社会进步,时代
变迁,生活节奏加快,世态日益洋化,懂得品茶的人越来越少. 满街的茶馆也只不过是个应景.
除了收费昂贵外,没有了多少文化。进茶馆的人也只不过是图个附庸
风雅. 凑一份热闹,解几许闲愁.
我独爱品茶,不只是因为茶的香淳可口,更为着品茶时的气氛与心境.
试想,春和景明,万物复苏,所居小城却不闻花香,更听不到鸟语,只一个劲地淫雨霏霏。但
新茶却在这时不知不觉地摆满了小城的每一个角落.
这时节,当夜深人静,心绪烦闷时,拿了小瓦壶烧滚水,泡上一杯君山毛尖,斜签着身子躺在沙发上细细地品着淡淡苦涩后的细腻温润.
慢慢玩味着唇齿间的余香,口舌内的津甜.
这时白天紧绷的神经得到了松驰,全身酸痛的骨架得到了休憩,生烟的喉舌得到了滋润.这便悠悠然自得其乐来了.
又或拿来了景德镇产的青花瓷杯,泡上还留着鲜叶味的青茶.
盯着洁白如玉的杯内,碧水中或沉或浮,不知那双巧手裁就的细叶,任思絮与闪电共舞,随微风飞翔. 偶有所得,便写一篇自鸣得意而又
文理不通的"文章""投诸于报刊杂志,不去指望是否会变成铅字. 这时纵有千般不快也会随风飘散.
记得小时,每到夏季,妈妈总是在一天的劳累之后,搬一张吱嘎作响的竹凉床放在门前的大树下,就着如水的月光,在此起彼伏的蛙声里,摇着那把用布包了边的大蒲扇,对围在脚边的细伢小仔们讲一通神鬼妖怪,有时连自己也吓得心跳如鼓.
末了端起大搪瓷杯子老巴叶与甘草薄荷泡就的凉茶咕咚下肚,虽没有去细细品味,但畅快淋漓。很合我们现代人的口味.
如今那种惬意已只在我的梦中徘徊.
现在的我,虽也是妈妈当年的年纪,但成天克板严谨的工作,已磨灭了那种随意,经济条件的改善又增添几许浪漫.
于是夏夜周末,便有了自以为高雅的消遣.
几位已过而立的同僚相邀而行,一个个换下了白天的制服,穿上姹紫嫣红的短衣长裙,带上收在首饰盒中,偶尔掌上把玩的各款首饰,选一家赏心悦目,清静优雅的茶馆,点上几份精致的小点心,泡一杯龙井或云雾,放上三两朵新摘的茉莉,在流水般轻柔的钢琴曲里,酸溜溜地嘲笑着那些如花少女的轻狂,又俏声慢语地炫耀着各自丈夫孩子、首饰衣裳。不时还相互打趣着出丑露乖的窘态.
. . 全然不再是白天那群一脸凛然的女税官.
这时候,忘了身份,忘了年龄,一任时光悄悄流逝,直到其中有人无意中看表而惊醒归家时,早已是午夜时分了.
到了秋季,在蝉鸣蛙鼓的晚上,早早入浴. 带着一身浴液的清香,着一身宽松全棉睡衣裤.
在茶几上摆一二碟瓜子,梅子,再用一只玻璃杯,搁上一匙蜂蜜,三五朵
白菊,十几片绿茶,倒上滚水. 看那晶莹赐透水晶样的杯子内,绿叶上飘着乳白黄心的小花,仿佛活着一般.
一股怡人清香袅袅升起,随之飘散在客厅的每一个角落。这时候的空调可打在最小,稍稍有点儿凉意就成.
抱着张爱玲、王安忆之流的小说散文,很随意地歪在沙发上,嗑着瓜子,吮着梅,呡着茶.
马路上汽车的轰鸣,露天卡拉OK声嘶力竭的吼叫,左邻右舍麻将扑克的摔打. . . 任何喧哗不再入耳,不知不觉一夜过去.
到了冬季,北风呼嘯,滴水成冰.
用一套紫砂茶具,泡上一壶碧螺春亦或铁观音,与三五个好友围着温暖厚实的北京炉,在吊灯的澄色光晕里畅谈股市行情,足坛佚事.
那种豪情真正荡人心魄.
虽然品茶妙趣横生,而我只能忙里偷闲,苦中作乐. 但这片刻的优游已给我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使我漫漫长夜不再孤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