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他山之石 |
(由于家里装修,很久没来博了。昨晚朋友发了她的一篇东西让我看看,我看了很感动。在当今这种一切都物化了的时代,不知还能否发生这样的爱情故事。怡然)
今天是父亲去世5 周年祭日,我想为他写点东西。
父亲给我们母女留下了太多的回忆,以至于不知从何写起,因而久久不能下笔。
我是个失婚的女子,我工作单位也成天可看到那些分飞劳燕反目成仇。想起父母之间的爱情故事,我不由感慨万千。我想,就写父母之间的爱情故事吧!
父亲比母亲大8岁,一同生活了三十多年,生育了我和妹妹两个女儿。父亲是很宠爱母亲的,但母亲在父亲面前却总是很神气。
如果不知道内情,一定以为父亲是千辛万苦追到的母亲,这才如此小心奕奕。可事实并非如此。
听他们的朋友说,他们其实是通过媒妁之言而相识的。
1961年父亲从师大毕业,分到家乡的一所学校教书,不久调到农村工作队,在基层工作,好象离母亲的老家不远。有人给母亲说媒,男方就是父亲。当时母亲年仅17,初中毕业在小学代课。相亲之后,按风俗,外婆带着母亲去父亲的老家看地方。当时,并不通车,要走很远的路,还要经过一座很窄的木桥。过桥的时候,父亲搀扶着外婆,说:妈妈,您慢点走。走在他们身后的母亲,听着父亲叫着妈妈,就在瞬间芳心暗许了,亲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父亲和母亲的亲事定下来之后,父亲决定送母亲读书。父亲当时的工资是45元,他把其分成了三份;一份给父母养老,一份给母亲读书,一份留给自己。于是,母亲就回到了高中的校园。高中毕业后,母亲继续代课,并在父亲的鼓励与支持下,考上师范学校,成为一名正式教师。
母亲带着我在乡下教书,很是辛苦。而父亲也在基层工作,经常星期天不回家,母亲要强,工作认真努力,我又调皮捣蛋,经常给她惹事,她经常打我。相比来说,父亲很慈爱,也许是30多岁才生了我们,从记事起,没有打过我们姐妹。母亲身体一直不怎么好,父亲经常提醒我们要尊重她,迁就她,顺从她。从小就接受这样的教育,以至我们都觉得,在这个四口之家里,母亲是最应该受到保护的。由此,我们姐妹很听妈妈的话,母亲对我们也很严厉,我们怕她。
我们以为天底下所有的妈妈都这样严厉,后来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于是对母亲的要求我们不乐意了,有反抗了,回嘴了,出走躲同学家以示抗议了,父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和我说, 你妈妈血压高,性子急,你不要惹妈妈生气,不要和她计较,她是你妈妈啊。父亲这么要求我们,也这么要求着自己,家里一切均由母亲做主。
父亲是很敬业的人,在单位做过一段时间的领导,母亲对父亲没日没夜的工作横加指责,有时甚至不准父亲出门,不准父亲接听电话,父亲却从不生气,只是耐心的解释和要求,或者和母亲讨价还价,或者答应母亲什么条件,我都觉得:父亲太宠母亲了。父亲却说:她是心疼我,我懂。
母亲不是很漂亮,但很清秀。父亲则满腹才华,人也长得帅、年轻,我经常想:父亲为什么那么疼母亲?是不是母亲是他唯一动心过的女子呢?就是到现在,我也不清楚。
93年6月父亲去北京出差,我也有事到了北京,陪父亲去国家某部看望他的老同学,同去的龙叔叔神秘的对我说:你爸爸去看相好的啦。我满头雾水。到院子里后,一个女人开了门,见了我们,或者说见了父亲,没有特别的表示,可是她对我父亲的称呼叫我纳闷,她是连名带姓叫我父亲同志的,生疏而客气,我不记得他们说了些什么,我一直在想:我的父亲喜欢过这个女人吗?这个女人知道吗?或许知道吧,然而原因种种她最终选择了另外一个同学,来到了北京?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想问问父亲,可后来那么多年,却把这事情给忘了。对那位龙叔叔的猜测,我是坚决不相信的。
父亲的家境在他祖父那代就破落了,父亲念了几年私塾, 12岁那年就到外面去学徒,家里尽管不富裕,却给他和他的兄长都找了童养媳,后来解放了,父亲在叔叔婶婶(在外面做布匹生意,没有生育孩子,收养父亲做养子)的帮助下,继续读书。因为成绩优异,考上大学。我初中毕业前,一直不知道父亲还有养母。父亲说,为了报答养母(养父去世较早),大学毕业那年,父亲曾提出到养母所在的小城去工作,对象也请养母帮着到当地找,反正养母满意他就满意,但他的养母拒绝父亲去她那里,至于为什么,父亲不知,我更不知。父亲的养母60多岁的时候,和我们渐渐有来往了,直到我大学毕业,老人才去世,是父亲料理的丧事,老人的房产父亲也给了她的亲戚。我就父亲找对象的标准问题问过父亲:是你找女朋友啊,为什么说老人满意你就满意呢?要不是你喜欢的类型怎么办?不记得父亲具体是怎么回答的了,好象就是要报答他的养母,而他又想不出更好的办法,至于对象,父亲说,只要她是善良的,我就会对她好。
父亲去世的前两年,家里来了一位老女人,在我们家住了几天,母亲悄悄告诉我,她是父亲的童养媳,她丈夫去世了,几个儿子又不管她,父亲知道了,邀请她来家玩些时候,我看到那个女人在我家什么都做,妈妈也对她很客气。住了几天,她要走了,妈妈送了一些衣服鞋袜给她,有新的,也有旧的。母亲因为身体多病,一直以为自己走在父亲的前面,还和我说:如果她走在父亲的前头,让我们把那个女人接来,照顾父亲。今年与妹妹聊起这个女人,妹妹告诉我,爸爸可怜她,想留她多住些时间,妈妈不让,还哭了,父亲只好让她走了。
我读大学那年,父母送我去学校,并带我去拜访邻校的刘教授。刘教授是母亲高中的数学老师,恢复高考后调入大学做教授,母亲让我叫他叔叔,。20多年不见,刘叔叔一眼就认出了我母亲。刘叔叔对我特好,而我也觉得他是我见过的最有贵族气也最帅气的教授。他经常来到我寝室门口,朗声叫着我的名字,告诉我阿姨(他妻子)给我做了好吃的,要我随他回家吃饭。而我,就在同学们羡慕的眼光中和他回家去。刘叔叔是离异再婚的,什么原因和前妻离婚的我不清楚,印象中他后来的妻子对我很好。父亲去世后的某一天里,我和刘叔叔煲电话,他告诉我,他曾经深爱我的母亲,可是母亲毫不动心,他因此颓废了很久。而他的第一个妻子、他的学生、我妈妈的同学却喜欢他,刘叔叔是北方人,独在异乡,孤独而寂寞,于是被动地接受了学生的感情,结婚了。刘叔叔说:人的感情很奇怪,从母亲高中毕业到那次见面,20多年里他很少想过我母亲,而我的出现,却让他年轻时的记忆鲜活起来。他说我长得并不象我的母亲,但我的张扬和快乐、执拗和淘气,我一颦一笑间流露的味道象极了当年的母亲。他看着我,就好象回到年轻时看着母亲的样子,心里暖暖的。他说,你不要和你母亲提这些。人到中年的我,听刘叔叔讲述我未曾知道的母亲的故事,倍觉温暖,更感到好奇,于是我问母亲了,母亲说,我的心里只有你父亲,你父亲有文化有涵养,对我那么好,我怎么可能去接受别人?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我常常想起我的父亲,我很少和他聊及他的感情。现在,我也不问母亲的感情秘密,我是失婚的女儿,我怕提及这个话题母亲伤感和叹气。我经常看到母亲端详父亲的照片,看到逢年过节母亲对父亲的祭奠,我懂得母亲对父亲的眷念,母亲的身体不怎么好,我不知道远在天堂的父亲是不是正深情的看着母亲,看着他曾经怜惜的女人日渐老去,我的心隐隐作痛,他们相处的三十多年里是那么温存的相爱。父亲原本很健康,而且开朗自信,却因脑溢血突然去世,给母亲的打击是难以言表的。
我爱我的父母,一直懊悔自己对父亲关心甚少,索取却多。我感谢我的父母,他们给了我生命,给了我灿烂的童年和少年。述说这些故事的时候,我亦含泪亦含笑,今天是父亲的祭日,我相信母亲没有忘记。晚饭后,我帮母亲洗净生茧干燥的双手,细心的为她做了手膜,我告诉母亲:明天她的手就会细腻不少。母亲笑着,我在心里说:母亲啊,父亲走了,就让我来宠你。(2006.11)
父亲给我们母女留下了太多的回忆,以至于不知从何写起,因而久久不能下笔。
我是个失婚的女子,我工作单位也成天可看到那些分飞劳燕反目成仇。想起父母之间的爱情故事,我不由感慨万千。我想,就写父母之间的爱情故事吧!
父亲比母亲大8岁,一同生活了三十多年,生育了我和妹妹两个女儿。父亲是很宠爱母亲的,但母亲在父亲面前却总是很神气。
如果不知道内情,一定以为父亲是千辛万苦追到的母亲,这才如此小心奕奕。可事实并非如此。
听他们的朋友说,他们其实是通过媒妁之言而相识的。
1961年父亲从师大毕业,分到家乡的一所学校教书,不久调到农村工作队,在基层工作,好象离母亲的老家不远。有人给母亲说媒,男方就是父亲。当时母亲年仅17,初中毕业在小学代课。相亲之后,按风俗,外婆带着母亲去父亲的老家看地方。当时,并不通车,要走很远的路,还要经过一座很窄的木桥。过桥的时候,父亲搀扶着外婆,说:妈妈,您慢点走。走在他们身后的母亲,听着父亲叫着妈妈,就在瞬间芳心暗许了,亲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父亲和母亲的亲事定下来之后,父亲决定送母亲读书。父亲当时的工资是45元,他把其分成了三份;一份给父母养老,一份给母亲读书,一份留给自己。于是,母亲就回到了高中的校园。高中毕业后,母亲继续代课,并在父亲的鼓励与支持下,考上师范学校,成为一名正式教师。
母亲带着我在乡下教书,很是辛苦。而父亲也在基层工作,经常星期天不回家,母亲要强,工作认真努力,我又调皮捣蛋,经常给她惹事,她经常打我。相比来说,父亲很慈爱,也许是30多岁才生了我们,从记事起,没有打过我们姐妹。母亲身体一直不怎么好,父亲经常提醒我们要尊重她,迁就她,顺从她。从小就接受这样的教育,以至我们都觉得,在这个四口之家里,母亲是最应该受到保护的。由此,我们姐妹很听妈妈的话,母亲对我们也很严厉,我们怕她。
我们以为天底下所有的妈妈都这样严厉,后来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于是对母亲的要求我们不乐意了,有反抗了,回嘴了,出走躲同学家以示抗议了,父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和我说, 你妈妈血压高,性子急,你不要惹妈妈生气,不要和她计较,她是你妈妈啊。父亲这么要求我们,也这么要求着自己,家里一切均由母亲做主。
父亲是很敬业的人,在单位做过一段时间的领导,母亲对父亲没日没夜的工作横加指责,有时甚至不准父亲出门,不准父亲接听电话,父亲却从不生气,只是耐心的解释和要求,或者和母亲讨价还价,或者答应母亲什么条件,我都觉得:父亲太宠母亲了。父亲却说:她是心疼我,我懂。
母亲不是很漂亮,但很清秀。父亲则满腹才华,人也长得帅、年轻,我经常想:父亲为什么那么疼母亲?是不是母亲是他唯一动心过的女子呢?就是到现在,我也不清楚。
93年6月父亲去北京出差,我也有事到了北京,陪父亲去国家某部看望他的老同学,同去的龙叔叔神秘的对我说:你爸爸去看相好的啦。我满头雾水。到院子里后,一个女人开了门,见了我们,或者说见了父亲,没有特别的表示,可是她对我父亲的称呼叫我纳闷,她是连名带姓叫我父亲同志的,生疏而客气,我不记得他们说了些什么,我一直在想:我的父亲喜欢过这个女人吗?这个女人知道吗?或许知道吧,然而原因种种她最终选择了另外一个同学,来到了北京?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想问问父亲,可后来那么多年,却把这事情给忘了。对那位龙叔叔的猜测,我是坚决不相信的。
父亲的家境在他祖父那代就破落了,父亲念了几年私塾, 12岁那年就到外面去学徒,家里尽管不富裕,却给他和他的兄长都找了童养媳,后来解放了,父亲在叔叔婶婶(在外面做布匹生意,没有生育孩子,收养父亲做养子)的帮助下,继续读书。因为成绩优异,考上大学。我初中毕业前,一直不知道父亲还有养母。父亲说,为了报答养母(养父去世较早),大学毕业那年,父亲曾提出到养母所在的小城去工作,对象也请养母帮着到当地找,反正养母满意他就满意,但他的养母拒绝父亲去她那里,至于为什么,父亲不知,我更不知。父亲的养母60多岁的时候,和我们渐渐有来往了,直到我大学毕业,老人才去世,是父亲料理的丧事,老人的房产父亲也给了她的亲戚。我就父亲找对象的标准问题问过父亲:是你找女朋友啊,为什么说老人满意你就满意呢?要不是你喜欢的类型怎么办?不记得父亲具体是怎么回答的了,好象就是要报答他的养母,而他又想不出更好的办法,至于对象,父亲说,只要她是善良的,我就会对她好。
父亲去世的前两年,家里来了一位老女人,在我们家住了几天,母亲悄悄告诉我,她是父亲的童养媳,她丈夫去世了,几个儿子又不管她,父亲知道了,邀请她来家玩些时候,我看到那个女人在我家什么都做,妈妈也对她很客气。住了几天,她要走了,妈妈送了一些衣服鞋袜给她,有新的,也有旧的。母亲因为身体多病,一直以为自己走在父亲的前面,还和我说:如果她走在父亲的前头,让我们把那个女人接来,照顾父亲。今年与妹妹聊起这个女人,妹妹告诉我,爸爸可怜她,想留她多住些时间,妈妈不让,还哭了,父亲只好让她走了。
我读大学那年,父母送我去学校,并带我去拜访邻校的刘教授。刘教授是母亲高中的数学老师,恢复高考后调入大学做教授,母亲让我叫他叔叔,。20多年不见,刘叔叔一眼就认出了我母亲。刘叔叔对我特好,而我也觉得他是我见过的最有贵族气也最帅气的教授。他经常来到我寝室门口,朗声叫着我的名字,告诉我阿姨(他妻子)给我做了好吃的,要我随他回家吃饭。而我,就在同学们羡慕的眼光中和他回家去。刘叔叔是离异再婚的,什么原因和前妻离婚的我不清楚,印象中他后来的妻子对我很好。父亲去世后的某一天里,我和刘叔叔煲电话,他告诉我,他曾经深爱我的母亲,可是母亲毫不动心,他因此颓废了很久。而他的第一个妻子、他的学生、我妈妈的同学却喜欢他,刘叔叔是北方人,独在异乡,孤独而寂寞,于是被动地接受了学生的感情,结婚了。刘叔叔说:人的感情很奇怪,从母亲高中毕业到那次见面,20多年里他很少想过我母亲,而我的出现,却让他年轻时的记忆鲜活起来。他说我长得并不象我的母亲,但我的张扬和快乐、执拗和淘气,我一颦一笑间流露的味道象极了当年的母亲。他看着我,就好象回到年轻时看着母亲的样子,心里暖暖的。他说,你不要和你母亲提这些。人到中年的我,听刘叔叔讲述我未曾知道的母亲的故事,倍觉温暖,更感到好奇,于是我问母亲了,母亲说,我的心里只有你父亲,你父亲有文化有涵养,对我那么好,我怎么可能去接受别人?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我常常想起我的父亲,我很少和他聊及他的感情。现在,我也不问母亲的感情秘密,我是失婚的女儿,我怕提及这个话题母亲伤感和叹气。我经常看到母亲端详父亲的照片,看到逢年过节母亲对父亲的祭奠,我懂得母亲对父亲的眷念,母亲的身体不怎么好,我不知道远在天堂的父亲是不是正深情的看着母亲,看着他曾经怜惜的女人日渐老去,我的心隐隐作痛,他们相处的三十多年里是那么温存的相爱。父亲原本很健康,而且开朗自信,却因脑溢血突然去世,给母亲的打击是难以言表的。
我爱我的父母,一直懊悔自己对父亲关心甚少,索取却多。我感谢我的父母,他们给了我生命,给了我灿烂的童年和少年。述说这些故事的时候,我亦含泪亦含笑,今天是父亲的祭日,我相信母亲没有忘记。晚饭后,我帮母亲洗净生茧干燥的双手,细心的为她做了手膜,我告诉母亲:明天她的手就会细腻不少。母亲笑着,我在心里说:母亲啊,父亲走了,就让我来宠你。(2006.11)
前一篇:日记 [2006年10月24日]
后一篇:奔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