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的无奈
(2008-07-15 16:16:23)
标签:
杂谈 |
分类: 风言风语 |
万科的无奈
(宋平2008-7-15)
“王石今年‘有点烦’,从捐款到卖房子,总有些麻烦事找上万科的门”借用别人的一个开场白,来说万科的无奈——南京业主告万科涉嫌销售欺诈。
事情回顾:
2008年4月份,网上爆出——南京万科光明城市三期地段、景观最好的12栋、13栋团购价格每平米7000至8000元,而与这两栋楼紧挨着的同期在其他楼均价要到13000元。这就是整个事件的起点。本着弄明白事情原因的友好心态(谁信),三期其他楼的部分业主(30多位)开始与万科交涉,讨还公道。
这里说一下南京政府颁布了“一房一价”政策,概括起来就是,价格主管部门核定一个基准价及浮动幅度。开发商可以根据实际住房情况制定每一套房子的价格,但最终平均房价要在基准房价的增幅以内。就是说如果该楼盘中有某套房子综合差价过高,就会有其他房子的价格必须降下来,物价部门审核的是整栋房子的均价。
于是,到4月底的时候,有业主通算了万科光明城市全部楼栋价格才发现,按当地“一房一价”的政策最终12栋和13栋只能卖3900元每平方米(有待确认)。然后,三期业主有了为自己讨说法的理由,并开始了为自己讨说法的征程,在交涉未果的情况下,业主们将万科给告了。
如果按照三期业主的算法成立,即,最终算下来12栋及13栋楼均价只能卖到3900元每平米,而实际万科卖的是7000多一平米,那么三期业主似乎寻找到了为自己讨说法的理由。不过在价格审核问题上,我们就不能确定三期业主算的是否准确,最终要以物价部分的数据为准。其次,回过头来,我们看这几个业主们要做什么, 据了解,业主方面在得知万科即将以团购价格卖出12栋和13栋之后,就开始索赔6000多万元多支付的窗体顶端窗体底端房价款项,之后,又以涉嫌价格欺诈为双重理由,要求双倍赔偿。这叫图穷匕现吗,可以这么说,但也无可厚非,大家都是站在自己的利益群体上说话吗!现在,让万科按照3900元每平米的价格出手12、13号楼是不可能的,“按此价格销售,就是扰乱整个房地产市场的秩序,涉嫌低价倾销,你说万科愿意做自己拿不到好处又讨骂的事情吗?”一位业主一针见血地指出。
“低于我们当初买房的价格不可能,我们受到了欺骗,万科就是价格欺诈”,另外一位业主说。
“高于我们购买的价格也不可能,那会违反物价部门规定,也将受到南京市物价部门的处罚。”
万般无奈下,这些业主只能实在点了,让万科赔点钱好了。不过我想最终这些业主的要求肯定实现不了,就算让政府罚钱也不会跟业主之间产生什么金钱关系,因为这似乎是开发商的游戏规则,业主是一个填不满的黑洞,与业主之间的金钱沟通会使开发商限于被动。另一方面开发商也有权力选择谁是受害者,我卖给你的就是市场价,我可以把别的房子的价格降下来,如果还有没卖出去的房子,那就更好办吧,价格随我定。再者,损失的应该是三期全体业主,即使赔偿也应该是将赔偿额平均起来分摊到三期全体业主,而不是仅仅分给自己。
在这里,我们无法为业主们叫冤,也不同情开发商(如果事实真是这样的话)。贪欲是人的本性,开发商有,购房者也有,开发商占上风的时候是将房价抬的高高的,购房者愿意买就买,不愿意就拉倒,仅此而已。而业主占上风的时候很多时候他们会讹开发商,将开发商当成冤大头,毕竟开发商有钱,不讹白不讹,而且业主占上风的时候很少,所以要狠着点。其实很简单,你万科的名声应该不止这几个钱吧,你不满足我的要求,我弄臭你,这就是购房者的心态。抛却政府因素,其实开发商愿意卖多少钱就卖多少,你不愿意可以不买啊,政府调控楼市,也是通过政策影响市场,最终是通过市场来调节楼市价格的,这之间有个供求关系,既然在高价位的时候你买了,那就说明这个价格是符合市场需求的,是万科的产品加品牌值这么多钱,要不你怎么不在别的地方买房子啊。如果按照那么便宜的价格卖给你,还不如开发商自己留下,以年终奖励的形式送给员工,还能为开发商省很多钱,而且员工们也会很高兴。
至于政府方面,如果要出台相关政策就必须仔细考虑相关细节,政府要做的仅仅是把握大势,通过宏观调控影响市场需求,最终制约开发商的举动,政府是维持市场秩序的,而不是踢场子的。
万科是一个重信誉的企业,如果真的做了不合理的事情,在客户开始闹事的时候,万科高层就会想法解决,而不会等到闹到今天。达摩克利斯之剑只有悬在头上的时候才具有威慑力,闹到没有回转的余地后就只能一条路到黑了。
不同的利益群体,站在各自的利益角度说着符合自己利益的话,所以,这件事情本身只是一场闹剧,没有那方是弱势群体,我们只需要从中吸取教训,无论政府还是开发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