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答《关于房地产领域的经验问题》

(2008-06-16 18:55:28)
标签:

年少不争

何以争天下

分类: 情感天地

关于房地产领域的经验问题

(宋平 2008-6-16

其实在看完《关于房地产领域的经验问题》,发表完自己的激动言语后,我就后悔了,感觉全身没有力气,什么也不想写,什么也不想说,感觉没有意义啊。是陷入为自己辩解的泥沼,还是再做一回愤青?自己应该过了幼稚的年代了吧,以致于没有提笔的勇气。不过心态是心态,还是有必要去写一下我们这些应届本科生的看法,尽量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去探讨问题,使问题能明朗化,即使不能为自己争取些什么,也为后来人铺好路,也算是对公司的一点贡献吧。

有些问题是不好提的,其实说这话本身我就陷于了一个心里的怪圈,看了我这样说,很多公司的同事(包括离职的)应该会笑,无论是意会的一笑,还是对一个不成熟人的嘲笑。如果是郑振飞在,又要点评几句了——为什么有些问题不好提,难道公司言路真的那么差吗,别人提意见我说什么了吗?呵呵,有点对不起郑老师了。我只就《经验问题》中提到的几点说一下想法,也算为我们这些人辩白一回,当然这些想法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

首先说开会吧,为什么总是一个人说几个人听呢?我在另一片文章中提过这个问题,一句话——没有共同语言,对一个事物涉入深度不同决定了其语言表达的深度的不同,一个事务我们没有经历过,甚至根本没有了解,你让我们发表看法,只能是就事说事,表面意思而已。就像某次说到万科合同的附件,如果没有经历过JD花园这个项目,对人家万科合同的好,我们根本就体会不到,即使曾经看过,也不会当回事。这是一个道理啊,对很多的问题我们根本就体会不到其深度,用句农村的话叫做不知香臭,呵呵,你让我们怎么去回应你们啊。

至于评判《房产日志》的文章,我们写的都不好,为什么,我们没有什么可以写啊,我们怎么写——能做的就是去榨自己以前积累的经验(一点点,而且都是有局限的),或者就是从网上搜一些东西发表一下感慨,跟开会一样,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感觉啊。其实说感慨很对,像我们每天的工作日志就是对项目各个阶段、不同事情的感悟、感慨 ,不过感慨的前提是有物可感。小土豆的文章我也看过,从书上摘抄一段然后在后面加上自己的一些想法,文笔我们肯定比不上,但文章是好文章不过取巧而已。为什么《房产日志》中年龄越大的写的越好,以及领导每次开会不打草稿就能张口万言,一句话,有题材啊,领导们每天处理多少事情,经历多少事,加上又都是喜欢思考的人,感悟肯定会比较多,你让我们这些整天守在售楼处无所事事(停:领导且慢批评,有个容器储存空气的理论,就是压强一定的情况下,容器一旦充满,那么其他的气体就再也装不进去了,我们现在的状态差不多就是这个饱和状态,需要加大压强)的人怎么去比。当然这不是要抱怨些什么,只不过感觉既然说开了就要把问题表达清楚,其他时间我是不会说的。领导说自己在博客上每天都是“新经验、新见解”这不是挖苦我们吗?我们也想有新经验啊,但是领导的这些经验、见解、感慨是那里来的啊,应该也是从每天处理的事情当中得来的吧。其实,在来菏泽以前目前公司里的人都没有什么经验,到了菏泽以后具体操作项目了,领导们的经验才充实起来、系统起来,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我曾经还私下里说过,其实公司领导到菏泽后才算在这个行业入了门,以前在淄博的时候也是门外汉,尽管操作过很多成功的项目,但……。艰苦的训练、学习我们都不怕,甚至很喜欢,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啊。我们都很理解公司,只接了一个开发商的项目,关系到公司的命运,必须做好。所以前期才会有想法,去接小项目给我们练手,但是小项目但对开发商来说还是100%,那我们实在就没有办法了,公司的一个同事曾经说过,即使公司再接项目领导觉得你不行,也会从外面请人的,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从那时候开始我就不敢再抱任何希望了。不过我说过既然留下就要遵守这里的规矩,要不就滚蛋。呵呵,自从想开了后,我很少抱怨了,我自己可以作证!

说到兴趣,有句实在话——对从事的行业有没有兴趣无所谓,对钱有兴趣就可以。纯粹的兴趣不是说没有,但一万个人中有一个就不错了。其他人只能说相对于其他的事物,这个事务更能符合他的性格而已。而且很多人的兴趣是自我暗示出来的,比如说一个人在校报做过记者,也许他这个记者只是因为特殊原因才当上的,但是在求职简历中他就会在特长爱好中写上写作,而在正式工作以后,只要开了个头,那么写作便会是他一生的兴趣爱好,而且往往能做的很好。从这个方面来说,只要能用的上,兴趣是可以培养的。

至于新人,说实在的我们现在走出去是不是也就算有经验的人了呢?新人的问题不在这里,我们应该算是已经从新人问题中理解脱出来的了。那为什么这些新人走出去就不是问题,在这里就是问题呢?这才是问题。一个新人可能说明不了什么,可是现在已经很多个新人了啊。人家说树挪死,人挪活,这里面的深的一层意思我还没有弄明白。而且,很多的新人不是正在不断的闪亮登场吗?都不找新人,那里来的老人,恩,说这个问题没有意义,不说了。

那个少年不轻狂,可是进公司以后总感觉失去了轻狂的资本,但绝对不是成熟!我对现在处境的想法在自己的《蝶变》中已经说过了,成熟需要阵痛,第一份工作像是人生的初恋,难以割舍!不知道这是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