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故事:人生没有白走的路

标签:
记述人生故事没有白走的路 |
分类: 虚拟文字 |
凡人故事:人生没有白走的路
笔者在此讲述的是一位普通人的梦想与奋斗的真实故事。
临近春节的一次朋友饭局上与临坐李女士边吃边聊。快人快语的李女士谈起她在20世纪90年代那个时期很能吃苦,说一天到晚忙这忙那不知疲倦,现在回头想想真不易,当然也很有意义。她说自己摆过地摊,做过期货,租过柜台,还从事过个体中巴车营运……听闻令人不无产生几许感动与敬佩。
这位个子高挑皮肤黝黑五官端庄的李女士,思路清晰叙事精干,看得出年轻时的她想必是位大美女,生活道路磨练意志令如今的她具备更加丰富的人生阅历与社会经验。早年的她原生家庭经济状况差加之姐妹多(一共5姊妹无兄弟),从小渴望过上好日子的她早慧懂事学习努力……念到初中毕业时父母为减轻负担让其考中专或技校(有津贴毕业后还有定向工作)。本来完全有希望上大学的她就这样读了全日制财会中专,由于成绩优秀毕业后被分配到一家事业单位工作。李女士说那个时候从正儿八经大中专院校毕业的员工还不多,加上她工作较为出色,单位有意培养她成为团干部,工作不到三年的她即当上了团总支书记。她还谈及当年(1990年)每月工资70元……
本以为就这样子过着可以一眼望到头的生活纵然也是不错。然而自从结婚有了孩子后各项开支多了起来,另外在某机械厂当工人的丈夫收入不高而且还要接济乡下老母,再说李女士娘家有时也要依靠他们,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需要用钱的地方越来越多,为了增加点收入补贴家用,或是为了让自己和家人过上更好一点的生活,李女士夫妇放下心结“豁”出去干,总之是哪里有钱赚便奔向那里。
鉴于“单位人”的身份以及李女士当时处境使然,外加那个时候“下海经商”风兴起,就这样子她也赶起了这一波潮流。俗话说“开弓没有回头箭”赚到钱才是硬道理。那时要强的李女士去应聘一家当时由台湾商人注册的期货公司,聪明的李女士业务能力较强因而个人业绩还不错,从当时看来不能说没有赚到钱,而是没过几年这家公司因故退出了市场……话说等到孩子可以上幼儿园托班的年纪,她竟然承包起了出租柜台:卖鞋卖布兼做各种小生意。还有,比如秋冬季在街头卖烤番薯,风里来雨里去当然还要提防城管……李女士回忆道:秋风起时,自己与丈夫利用晚间和下午放学卖菜时段,比如在曙光电影院门口卖糖炒栗子,更不像现在可用电子炉自动翻炒,而是采用废弃柴油桶土法上马弄成火炉子,在上面架上一个大铁锅流动出摊,沙粒加粗盐用那个大铲子在上面手工翻炒成糖炒栗子…各种辛苦,冷暖自知。
正所谓今朝不晓明日事,等生活稍有些起色,李女士丈夫面临工厂下岗。这日子总要过的,办法总比困难多。一方面通过朋友们帮助,另一方面在李女士夫妇自身坚持下拼拼凑凑购买了一辆二手中巴车。办好了营运证件,于是夫妻两人上路做起中巴车营运生意。一个开车,一个售票,起早贪黑继续为生活奔波……
那个时候她们的儿子刚上小学一年级,李女士夫妇俩每天早出晚归星星点灯忙于生意,孩子的教育根本无暇操心,因此,好几次孩子睡过头了,过了上学时间也吃不上饭,这都是常有的事情。再加夫妻两人这样子高强度的这种工作性质身体变得疲惫不堪也是常有的事,过了几年后他们决定卖掉那辆营运中巴车……据说赚到了有100多万?(猜测)
2005年起当经历辛苦打拼的李女士夫妇手头上终于有点钱了,她通过前期市场调研与考察后,为顺应时势遂与他人合股经营起一家出租车运营有限公司,由于经营者懂业务文明守法规范经营,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家由李女士管理的合股公司总体业务发展得不错,社会反响良好。继后擅长经商、长于智商、拥于情商的李女士夫妇还涉足房地产。
起先他们卖了一辆出租车(营运证照齐全),当时也赚了差不多有七八十万,那个时候出租车生意与房地产并驾齐驱,到后来生意越做越大。还有,懂金融知识,本身学财会出身又做过期货的李女士其实一直以来在做股票。有朋友称道李女士很了不起真不简单,说她是:“炒股炒成了股东,卖房变成了房东”,当然,大家都懂得苦尽甘来的因果道理,还有人生的大智慧。像李女士那样有能力,有体力,有实力的人生经历,或者说她的这个成功例子是不能复制的。毫无异义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功。真所谓天时地利人和以及机缘巧合,还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等等,不可或缺。不是说你有梦想就有希望,还得有机会更需要有学识才有可能成功,当然破产的以及各种变故的都很多,所以人生都有可能是不确定的,就像那个年代一切都有可能发生,尤其是在一个飞速发展的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新时代,什么都是有可能发生的。
回头看今天的李女士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在生意场上打下了基础,积累了经验,基本实现了梦想,你说现在的她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她如实地说。此时此刻、此情此景,饭桌灯光映照着她那张充满自信又显得温文儒雅的脸庞,此时此刻的她仿佛变得高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