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28日

标签:
蒸蒸日上20世纪八九年代最好时代起始 |
分类: 那年那月 |
蒸蒸日上的好日子从20世纪80~90年代起始
我记得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始,自己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那些年,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时间就是金钱”各种号召或宣教下;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等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在改革开放的东风吹拂下,各行各业蒸蒸日上,尤其是身处企业的人们,绝大多数的年轻人奋发有为,像是上足发条似地在社会上努力前行,如饥似渴地进行文化知识学习,想方设法地去掌握各种技能,紧接着还能千方百计去改善与提高当时的生活条件……
大概是在91、92年那个时候,我们办公室分配来了一位毕业于浙江工学院(今:浙江工业大学)的胡姓小伙子,刚开始的一个月里小胡他们这一拨大学生先被安排在装配车间等基层实习,主要是让大家熟悉本厂生产流程,营运范围以及各种内外管理环境等。年轻人朝气蓬勃,加之学历与能力加持,因此大多数人适应力较强,总之学得快、吸收快、反应快,不多久这一批技术技能、综合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几乎都在不同的管理岗位上发挥着作用。
话说那位小胡则是比较典型的一分子,入职实习期满后他起先报到的是厂技术部门,主要是从事产品设计研发。说白了,当时的设计其实就是“测绘”,因为大家懂的,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当时中国的一些小型家用电器配件或部件,尤其是定时器、计时器、压力开关等产品无论机械式,还是“程控”制的小仪表、器材都是为那时候国产洗衣机、电冰箱、电饭煲、微波炉之类家用电器产品等提供小型部件,总体结构原理差不多,因此并不要求过分进行别出心裁再设计,总之你只要按客户提供的来样生产就行(那个时候的中国刚刚从拨乱反正中奋起,因此有相当数量的小家电配件仅还处在“中国制造”而非“中国创造”的阶段,而是在为“中国创造”打下“伏笔”的起始时期。当然,令人可喜的是当时的市场需求量非常大,而且有一部分产品还远销“海外”)。显而易见,小胡所在的技术科工作量并不大,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他渴望人生逆袭,他知道好生活来之不易,学业有成后自己成家立业也得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支撑,懂得钱的重要性。
小胡是位很有经济头脑的年轻人,平时除完成正常工作外还比较关注经济方面的新闻与时政消息。当时“股市”这一概念相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还是个“新生事物”时,可小胡却已成为了新一代股民。由于小胡平时很喜欢炒股,而且他觉得在技术科并不能发挥其自身优势,于是他要求调去外销科(注:当时厂里对该科实行销售承包制,干得好一年奖金可观)。在科里有几位与之走得比较近的同事得知小胡在做产品销售工作外还在“暗戳戳”地利用外出的便利经常去银行(比如一开始的买“认购证”),以及后来的某交易所等。随着时间推延不少同事见证过他的“炒股经”以及他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不久后他与当年一起分配到厂技术科的女大学生,一位家在本市近郊,毕业于“南航”的高材生小程结为秦晋之好,婚后小胡夫妇生活美满育有一个大胖小子,在我们同事眼里他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据说,小胡后来当上了分厂厂长,妻子小程凭自己的实力考上了公务员……总之小胡的例子令人羡慕,正可谓是“知识改变命运”,外加赶上日新月异发展前行的好时代。
不瞒您说,从我个人眼光来看,嗯!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或者是90年代前后那段时期,确实是对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当时的我们正年轻),同时对整个国家来说也是“最好”的日子(启航时代)。就像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繁花》时代背景。鉴于那时,大家都还属于青年时期,或是从青年走向中年的这么一个人生阶段,总之这一代人遇上了“改革开放”的好年景。
记得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我们刚好考大学,那时候大家对学习如饥似渴,考上全日制大学自然成为了天之骄子。我们那个时候的学生也是足够的用心与用功。不管是一些初中毕业的或者高中毕业以后走上了工作岗位,他们后来大都去读“夜大、函大、成大”业余大学等非全日制的这种进修也是如火如荼。那时候,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对知识的渴望,对生活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就在那个时候集中爆发了。
另外,像电视剧《繁华》里所描述的个体经济同样得到了蓬勃发展,有很多人下海“捞金”,还有上一代的知识分子走上领导岗位,那个时候人们思想较为解放,对外来进步文化兼取并蓄,如港台及境外的一些民歌唱片,还有西方进步电影也在引进;随着对外贸易交流发展的兴起有许多人学外语劲头及需求日益高涨。各行各业赶上了好时代,国民素质也在日益提高。
在此,本人想讲一下朋友王女士,1979年她考上浙江化工学院,四年后的1983年王女士被分配到本市化工局工作。大约是在90年代初她因故辞职下海,后来的后来当她说起当年的各种辛苦与付出令人泪目。当初王女士为了想要过上更好的生活,同时也是为自己“赌”一把命运的她竟然砸了自己的“铁饭碗”,好在她最终成功了。事实证明这位王女士的选择是正确的也是值得的,难能可贵的是她的那位当医生的丈夫也很支持她,他们夫妻俩在各自的领域小有成就,打造出了他们想要的幸福生活,令人羡慕的是他们的孩子乃至下一代也相当有出息,正所谓是“天时地利人和”。至今60岁出头的王女士尽管已过了退休年纪,然而气质与修养不错的她依然保持着良好的状态,低调且坚毅,焕发着她这个年龄段独特的活力和魅力,以及应有的魄力。王女士在她自己开设的公司热火朝天地干着一番事业,她说“女人除了维系好家庭生活外,工作着的自己永远年轻态!”。
是啊,说得真好,诸如王女士他们从当初充满机遇与挑战并存的20世纪80~90年代一路走过,经历创业打拼历经艰辛努力拼搏到事业有成,个人以为遇上好时代才能生机勃发,社会的进步发展更是充满张力的,也是真心不易的。说实话,回望那个时候(20世纪80~90年代)仿佛一切都会飞起来的年代。或许什么都“不确定”,或许更需要“行动力”,所以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