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东野圭吾《白夜行》感后

分类: 观点评说 |
——阅读东野圭吾《白夜行》感后
对于东野圭吾的小说我向来不排斥,这一次友人莎莎借我阅读的是东野的一部早期作品,书名为《白夜行》。
这又是一本比较厚实的书,开始捧读,书中出场人物众多,千头万绪大小案情,看似毫不相干的人,弄不好却又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吗?
我总会被东野圭吾的这种具有严谨逻辑性的文字引领。通常,小说尽管不会像电影或电视剧那般地具有直观的视觉冲击,也真因为如此,或许文字所具备的独特魔力更会令读者心生欢喜,显然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
险象环生,惊心动魄的推理悬疑小说,内容可以包罗万象,总会令读者欲罢不能,一时却又理不出个头绪,比如《白夜行》,我刚开始阅读小说的开头部分时会有这般感受。或者,读者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也会充满想象力地加以思考分析,莫不是为跟进小说中的故事内容而刻意为之吧,故而往往会随着自己主观的思维模式开启脑洞。可是,在这里就不怎么地可以猜想(故事的发展脉络)。
一时半刻之间,您或是猜不透这位高明的作家给书中人物布下的合理逻辑关系,又随着一环扣一环的递进式发展着的故事情节,或可能也仅是为作些毫不相干的铺垫?总之,这书好看就行。
如是的小说类型,当然是好看极了。小说开场似乎也是轻描淡写地由远及近,慢慢推进。在阅读过程中,您会发觉,步步为营,引人入深的小说让读者不得不读下去。倘若要我用简单的语言来描述对这本小说的直观印象,那么摆在我面前的就是这点内容:在位于大阪市域,某个地方的街头小公园附近,一幢七层高的烂尾楼里发生了一起凶杀案,令正在休假期的刑警笹坦润三先生,机缘巧合般地加入其中,由他为主着手侦查这一桩扑朔迷离的命案。孰料,经历了近20年的努力,该警察成了一名退休大叔,最终那桩陈年旧案水落石出……
一开始,就在小说里出现的被害人名叫桐原洋介,系“桐原当铺”的老板,负责处理该案子的是位正当盛年的笹恒警官,可是却不知在哪个环节羁绊了案情的进展,似有存在着较为“明确”的嫌疑人,不料又有几位“关键”人物死于非命。可谓敬业勤业的笹坦润三警官却怎么也得不出较为清晰的答案。纵然是破案的希望出现又被一双双无形的手给打回原形?
据现场分析,桐原是被细而尖锐的刀具在一分钟之内致死,他的尸体则是被住在附近的一名当时读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发现的,那个小男孩从房上的通风管上爬进去玩类似的“时间隧道”游戏时突然发现屋内的异常情况。在这样子的一个阴暗环境,死者为何会在此地呢……而警方在案发现场却找不到有说服力的证据,不过笹坦润三得出凶手可能与被害人认识的推断。
此外,小说中的两位看似并不相干的关键人物,自始自终都像是两道沉寂的影子,仿佛不想“浮出水面”?难过一直就是由他们在左右着案件的走向,或者说导演着一出出无情或有意的“戏份”,诡异多端,还衍生出一幕幕无意还是在意的“连续剧”?
跟着《白夜行》的文字前行,白天黑夜,春去秋来,一晃过去了十九年。命运多舛,人生就像一出轮回转世的戏码,不过有人彷佛从来就没有独属于自己的“停靠站”,已然踏上不同的人生之路,甚至于不得不在现实中“消失”。
小说人物一个名叫“亮司”的男孩或者男人,自从主动或被动,有意还是无奈,甚至不经意地卷入其中,他便永远不会返回阳光家园。自然而然,有人也可以成为另一个重生的“自己”,这种开启在小说里由笹垣警官比方的“枪虾和虾虎鱼”之模式。当人们遇见到这位外表光鲜的雪穗,显得内外兼修的美丽女子时,一定或会被她的与众不同之惊艳之态而印象深刻。眼前的人生活优渥,还时刻不忘继续努力发奋,一个“完美”女人的命运从何而来,想必自然不会是平白无故的,至少在这本小说里可见一斑。
这一出似是而非的犹如“王子复仇”式的活报剧,无不透着人性的贪婪与恐惧,书中人物粉墨登场并为此争扎,一发不可收拾的悲剧始作俑者,最终也不可能逃过命运齿轮的撕咬。事出有因,命运弄人,人性本善其实不然。在阅读这本推理小说期间,突然联想到不良青少年的犯罪问题。其实这也应该是全世界的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诸如小说类型里的戮父,杀母,盗窃,偷情,欺凌……以及高科技犯罪等,此类悲剧制造者如《白夜行》——“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
悲剧的开始纵有万般无奈的因素,人生的选择若是错误,弄不好最终等来的必将是宿命的结局。难道这就是该小说的创作灵感来源之一?我猜的,这样的小说构想,诚然是出自现实世界里的具体与抽象的集成,虚拟与现实之再现。小说源于现实却高于真实,这或是文学作品的高明之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