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蕾记忆之元宵汤圆


标签:
记忆味蕾元宵汤圆 |
分类: 自说自话 |
按照民间的节庆来说,到了正月十五系属于“过年”之尾声,待这一个最后年味之高潮回落,其后“年”就圆满落下了帏幕。正月十五闹元宵,除了赏灯、猜谜语,舞龙等一系列火红、喜庆、热闹之民俗活动外,具有浓郁节日味道的元宵汤圆在咱吃货的心目中,也总是不可或缺的吧。
生活在江浙一带的南方人,尤其是阿拉宁波人,早先好像存在着一种不成文的民间“食”俗:不吃汤圆就不算过大年。至少是要在正月初一,还有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一定要食用几只汤圆(元宵果子)的。
从前,为了让家人在正月里吃上汤圆,因此事先就得忙碌起来。每当春节来临,大人们忙着浸泡糯米,水磨浆粉,然后再将一定量的湿漉漉之米浆注入到干净的棉布米袋里,挂在阴凉处,沥干成半湿状的米粉块,我们将之称为“冻粉”。若一时食不完的还可将其完全晾透,保存得当可放置一些时日,以备需要时取用。
除了用于包制汤圆的皮面外,内中的馅料也得十分讲究呵!比如这种传统的“猪油馅”,一定得采用精选的猪板油,精良的面白糖,还有上好的被辗成比较细腻的黑芝麻粉,以及掺入一点儿经腌制过的糖桂花、桔皮等。制馅其实很不简单呢,需要对这些食材进行搅和,拣挑,揉馅……
在我看来,这绝对是一桩需要手感,充满智慧的,需要力气和技术的活计。此外,也可用红豆沙浇上麻油搅成馅料,甚至可用精肉制作成咸味的馅,或以香菇、豆干、萝卜丝拌香油捣成的馅料等。总之各种口味的馅料,以备包裹于不同风味之荤素相宜的汤圆。每当家中有客人来访,主人家总会下一碗可口的汤圆以待客之。
当今的人们从自备料作到制作汤圆的全过程已在渐渐消逝。在家制作汤圆的一系列工序往往也不复存在,因为超市里都有现成的速冻汤圆出售,想什么时候吃都不是问题。不过本人偶尔会也怀旧的,就是有点儿留恋过去那种一家人围坐一起裹汤圆的其乐融融之温馨场面了。
通常,会是在元宵节上灯夜,我那勤快的老母亲又开始为家人包制元宵汤圆了……粒粒汤圆,团团圆圆,含蓄之意,亲切之味,令我不由地回味无穷哟。元宵节那一碗甜滋滋,暖融融的“元宵”上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