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顾过往:五类地段

(2016-07-23 10:38:12)
标签:

回望

当年

城市

记忆

分类: 自说自话

回顾过往:五类地段

 

1983年,我家搬到江东宁穿路与曙光路交汇处的老汽车东站附近。到20059月,搬至科技园区。经过多次搬家,亲身感受城市发生的巨大变化。而“马路不平、点灯不亮、电话不响”三句话是对当时本地的概括,“汽车跳,此地到”形容那时的交通状态不为过。

 

 

回顾过往:五类地段

五类地段

 回顾过往:五类地段

       20世纪70年代末,我家居住在靠近现在的江东宁穿路与曙光路交汇处的老汽车东站附近。那时,此地纯属城乡接合部,按现在的标准,大约只能算是五类地段。

记忆里,原先那条不能称之为“路”的路,是一条狭窄的且两边长满半人多高杂草的沙石土路,卡车经过时便会扬起一阵灰尘。

当时,我在天封塔附近的一所中学念初中,每天上下学必须在江东与海曙之间来回,基本上要搭乘公交车。我乘坐的是8路公交车,经过大河路站(现在中山东路的一段),再步行10多分钟才能到家。

印象中,昔日的大河路路况不好。一边临街,另一边靠河。街面一侧是一排木结构的低矮破旧的两层老房子,沿河对岸能看到许多小船儿在水上穿梭着,大河路上车来人往,既像水乡又似城镇。当汽车行驶在这并不宽敞且坑坑洼洼的沙石路上,活像一头笨重的老牛,一路颠簸。

那时,连接江东和海曙的重任主要由灵桥担当,除此以外,便是早已在人们记忆中消失的,原第一副食品商店对面的过江渡轮。偶然回家,我也会选择摆渡,渡轮发动机发出“哒哒哒”的响声,缓缓行驶在江面上的情景,让我至今颇为怀念。

我家虽属居民户,可毗邻我家的住宅区后面,却有一大片种植毛豆的田地,居民们进出楼房的通道只有一条由田塍踩踏出来的土路,倘若碰上下雨天,鞋子、裤腿则被泥浆溅得面目全非。我曾在这条土坎上摔倒过两次呢,其中一次还造成左脚小趾骨折。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这条土路终于被修筑成了一条水泥路,周围还盖起了许多住宅,建起了菜市场、医院等。一晃到了90年代,这里早已成了热门的三类地段。因市政规划,我家的房子前要修建一条宽敞的大马路,于是我家又一次搬迁到五类地段。

1995年,当我第一次来到当时的民安小区时,还差点迷路。因为要从江东北路穿过柴家漕然后七拐八拐才能到家,因此曾经的民安小区还被我们戏称过“台湾岛”呢。   

90年代末,民安小区门口终于建起了横贯东西双向四车道的民安路,有了这条通道,我们进出小区方便快捷多了。

20059月,我自己的家搬到了科技园区。我想,若干年以后,这里一定会被建设得更加美好。随着宁波对外形象的不断提升,随着城市东扩的进一步加快,随着高速公路网络的建成贯通,作为一名当地人,我怎么能不感到由衷的自豪。

 

回顾过往:五类地段
回顾过往:五类地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