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评说:话说“回家过年”及其他


标签:
杂谈回家话题其他 |
分类: 观点评说 |
快过年了,满大街都是有关“回家”的话题,无论媒体还是现实中的浓浓年味。过了小年迎大年,“父母在,家就在”——是呵,请多陪伴他们吧。
前几天的一个下午,我与在医院做护工的一位中年女子聊起回家过年的话题时,她说自己不回老家。我说为什么?她说老家已没人了,老人早已过世。孩子们呢,都早从老家出来生活。是呵,父母不在了,家也就散了。
联想到我的父母亲均已年过80,让我们感恩父母从点滴做起吧!无论有多忙碌,可是给父母的关爱不可或缺,“父母爹娘,没齿难忘“,尤其是与年迈的老人相处,真可谓是过一天便少一天了!
年关近了,单位、家务等事缠身,大有力不从心之感。不得已,家中已有一位老人入住医院,索性让本患有中风后遗症的老爷子也一起住院得了。于是乎,经过一番努力吧,两位老人被安排在离家较近的医院之同一个病房。可是呢,这么着也不省心呢,不料婆婆需要转院。这下子,本已忙不过来的一家人更是捉襟见肘了。无奈归无奈,生活还得继续……
又是雨夹雪的天气,阴冷萧瑟。忽闻噩耗传来,一位从事行业史志编纂工作的师长病逝,他三年前查出肠癌,后癌细胞转移终不治,享年76岁。遗憾的是,离世时他的亲人均不在场,弥留之际的他与86岁的老姐姐通了电话,诉说自己快要不行了,遂作最后的告别……令人辛酸。斯人已逝,愿其家人保重,节哀顺变。人生苦短,父母亲人一场,有亲人陪伴,有朋友关爱,减少人生遗憾,该有多好。
诚然,年轻人在外打拼实不容易呵,开明的父母会理解儿女的一份孝心与爱意,有时间打个电话多问候家中的老人和长辈,无疑会令父母等感到很是欣慰的。当与父母相处时多与之聊天叙说,也不失为是一种孝心的体现吧。
不过呢,年轻人与长辈说话时,千万別显得不耐烦呵。生活中,你的一举一动,会令其体会到儿女、晚辈是否是在乎他们呢……总之有时间多倾听父母长辈的唠叨吧,私以为与长辈多交流大于送钱送物;精神上的关爱或可能会比物质上的倾斜更令父母长辈感到贴心。
“今年春节没办法回去了”系是本地晚报上的一则标题。许多人由于工作和生存的原因,不能回老家过年,不能陪父母过春节,不能与亲人团聚,有的选择“逆向探亲”这不失是一种好的方式。可是对于那些年事已高或者体衰多病的老人就不太适合了,有的高龄老人本身就很少出门的,哪能经受得住车舟劳顿,因此孝心或永远就停在了路上。有的,甚至于成为了遗憾。
上敬老,则下益孝。父母在,不远游。亲亲,仁也;敬长,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