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标签:
杂谈 |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谨以此文献给父亲节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岁月如歌,弹指一挥间,我的老父亲行将步入了八旬。今年某月的某一天,是我父母双亲结婚50周年金婚之纪念日,我与家人提议,在经得老人同意的前提下,我们陪着老爸、老妈上照相馆拍摄他们穿着婚纱、礼服的纪念照。经过一番着装打理,两位老人显得格外精神与高兴,随之双亲那温馨美好的一幕被定格在了照片里。
不久前当像片取回来后,看得出来两位老人真的很高兴,脸上带着喜悦的神情,我们做子女晚辈的真的感受到无比的温暖。趁着这个时候,我爱开玩笑的妹妹提出让爸爸讲讲他们过去的一些事情,而且最好是希望老父亲讲讲他是怎样与我母亲相识的。于是在我们小辈的一片欢笑声中,老爸打开了话匣子。
父亲是上世纪50年代末的大学生,有一年暑假回到了上海家中,当时他已过了25岁,在那个年代可算是老大不小的了。爸爸在家的小名叫捷,家里人及街坊邻居都习惯称他为捷或S家的大少爷(因为刚解放不久,有些年长的人们对这个称谓一时还难以改口)。
捷是一位好学上进的青年学生,本可以像父辈一样从事贸易这一行业,可他并不乐意。后来捷被一家工厂招收为学徒工,但他偏喜欢读书,说要去实现属于自己的一个理想,宁可放弃上海的舒适生活及不错的收入也要去报考大学,最后捷总算如愿了。捷孑身一人去古城西安求学,当时去西安的交通远不像现在那么便捷,长江大桥还未建造,过长江要乘渡船……,先乘火车再转汽车,一路风尘,一路颠簸,捷吃了不少苦头,他终于来到了地处西安城大雁塔边的原西安公路学院上学。因上海离西安路途遥远,在大学近5年的时间里,捷总共才回了4次家。
上大学后,捷虽然很少回家,但他每次回来后总要帮家里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如打扫卫生什么的。那日捷在家里的后晒台上又忙开了,只见他拿着拖把在自来水龙头下冲洗,之前他刚替家里擦了地板,捷在干活的间隙,无意间抬起头时却发现对面邻居家的晒台上站着一位年轻貌端,皮肤白晰的女孩子,正朝他这边看过来呢,于是他不由自主地一阵心喜,心里荡漾起了一种说不出来的愉悦之感……
从那次彼此没有说一句话的邂逅之后,捷便留意起来了这个女孩子。一次在饭桌上他问起母亲,住在对面陈家姆妈家里的一位年轻女子是谁?以前怎么没见过?母亲说她也不很清楚,可能是来陈家走亲戚的吧……,打这以后,母亲便特意来到陈家打探那女孩子的有关情况。这名女孩子名叫燕儿,芳龄21,聪明乖巧,知书得理,刚中专毕业,这次是乘着空隙到上海来走亲戚的,就这么简单。因陈家姆妈是从小看着捷长大的,对捷的为人处世都比较了解,因此对他也是很满意的。于是在双方热心人的撮合下,捷与燕儿算是正式相识了。捷是家中的长子,他有5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其中大妹当时已经大学毕业,分配在武汉一家科研单位,弟弟还在上大二,二妹上高中,三妹念初中,四妹、五妹当年还在上小学呢。
夏去秋来,捷已到了大学的最后一年,捷就要回学校参加毕业设计了,燕儿也要回家乡工作去了。一对刚开始坠落入爱河的年轻人就要分别了。他们相约:通过鸿雁传书化作对彼此间的相思。
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远方的来信成了维系两个年轻人的感情。于是就引出了后来造就厚厚一叠的远方来信集。这是一封当年捷写给燕儿的信,不妨来感受一下,“亲爱的燕,你好!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了,春天姗姗来到人间。春天是一切美好的象征,也是新的一年的起点,它给人以温暖和愉快,在这美好的日子里接到您从遥远家乡的来信,我看了又看,心里真有一股说不出的高兴,您的来信使我感到非常的愉快……”
随着时间的推延,燕儿在工作上或多或少会碰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于是捷在信中对燕儿讲道:“……在生活的道路上会遇到许多往往是自己意料不到的事情,对明天一定要充满坚定的信念……”。
冬去春来,捷毕业了。但捷在工作分配问题上有点儿犯难,因为父母亲在上海,心爱的人又在异地。当时为了支持国家建设,学校号召毕业生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所以捷要想到上海来工作是不现实的,从全国范围来讲当时福建省的交通建设搞得比较出色,正好需要一批交通建设工程技术人员,最后捷被分配到福建省某厅级单位工作。捷对自己的工作还是比较的满意,无论从地域位置上来讲,福州市离浙江和上海还是相对近一些。
人生易老,岁月如歌。如今我的父母亲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了,但思想一点不僵化,观念也比较新派,并乐意接受新事物……,他们对小辈既严又爱,小辈也喜欢与老人多呆在一起,我的老母亲爱好比较广泛,平时喜欢书法与国画,还有一副优美的嗓音,最拿手的是哼唱前苏联的歌曲,此外我母亲还会绣花,打毛衣……总之,作为女红之类的活计她基本拿得出手。父母亲少年夫妻老相伴,相濡以沫,漫漫变老,过得顺心;我们当晚辈的也都比较敬重两老。父亲经历过许多事情,年轻时有过艰辛,有过收获,年老了,他与母亲安度晚年,一起携手,共渡美好的人生旅程……。在我看来,父母亲内心深处要比他们自己的父母亲更慈爱、更博大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