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部分 前景展望
改革事未已,发展路正长。展望未来,今后一段时期是宁波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推进“港航强省”等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宁波市要在新一轮竞争中继续走在前列,交通发展必须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优化网络、构建枢纽、提升功能、支撑发展、服务民生”的指导方针,继续推动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今后交通发展总体目标到2011年彻底改变宁波交通末端地位,基本建成长三角南翼综合交通枢纽;到2020年,形成以港口为龙头、城市为中心,公路、铁路、水路、海路、空路、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立体综合的现代化交通运输网络体系,率先实现交通现代化。
港口建设 宁波港将建设成为国际多功能、多层次的综合性港口,成为我国的重要枢纽港、四个国际深水中转港之一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进宁波—舟山港的一体化,加快梅山保税港区,全力推进浙江“港口联盟”的形成,调整优化港口布局,提升港口的国际竞争能级,进一步合力打造大宗货物物流枢纽港和国际集装箱干线港。规划到2020年宁波港域货物吞吐量4.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400万标箱,其中2015年港口货物吞吐量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000万标箱。
水路运输
以杭甬运河改造和开发为契机,基本形成“一横一纵,北部成网,东通西达”内河航道网络,改变内河航运多年来停滞不前的局面,争取开通内河集装箱运输,再现内河运输的优势。规划到2020年,全市内河骨干与重要航道总里程为 333.3公里,其中内河骨干航道143.6公里,重要货运支线航道140.9公里。海运船队实现大型化、专业化,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单位附加值高的特种船舶,鼓励开辟新的内贸集装箱航线,从事班轮运输。内河船舶加快更新运力,以杭甬运河的全线贯通为契机,加快内河船舶运力更新,努力实现内河运输船舶的标准化、大型化。到2020年货运船舶达到1000艘、360万净载重吨,其中内河货运船舶达到300艘,10万净载重吨,平均吨位达到300载重吨以上;沿海货运船舶达到700艘、350万净载重吨,平均吨位达到5000载重吨。
公路运输 以高速公路建设为重点,完成宁波交通枢纽建设的任务。形成以宁波城市为中心的“一环六射”和以宁波—舟山港为中心的“一港四射”高速疏港公路网,实现城市内外交通的有机连接。基本建成“八横五纵三沿海”为主骨架的干线公路网。在实现通村公路标准化和路面硬化基础上,基本完成农村公路网络化建设;基本完成主要公路枢纽场站建设。规划到2020年,宁波市公路网总里程达到11100公里,面积密度118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网规划总里程758公里,占全路网的6.8%;干线公路网规划总里程2850公里,占全路网的25.7%;农村公路网规划总里程7492公里,占全路网的67.5%。此外,形成以客运班车为主导,旅游包车客运为补充的多层次道路运输网络,逐步实现长途客运节点化,中途客运直达化,短途客运公交化,出租车客运便捷化;以城市经济布局调整为契机,加快道路场站建设和调整步伐,以建设综合运输物流体系为抓手,推动交通从传统运输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变。
铁路运输 以形成华东地区连接内陆省份的最具优势的海铁联运的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和大宗货物物流港为中心,优化铁路建设布局,全力推进甬台温铁路的建设,加快“一港多站点”的北仑国际集装箱枢纽建设,加快镇海大宗货物海铁联运物流港建设,规划杭州湾跨海铁路、甬金铁路、甬舟铁路;加快杭甬客运专线的前期准备和建设,加快城市轨道交通的申报、建设,加快南站客运枢纽中心区的建设,加快城市“南客北货”的布局调整,实现“零换乘、零换装(卸)”。到2020年基本形成浙东南区域性铁路枢纽。
民航运输
2011年前完成机场平行滑行道扩建工程,建成4E级干线机场,全面启动空港物流中心建设。同时,加快培育“客货并举,以货为主”的航空市场,争取开通所有到省会城市、重要大中城市和旅游城市的航线,到2020年力争开辟5~10条国际(地区)客货航线,年客货吞吐量力争达到1000万人次、12万吨,使机场成为联通东亚主要国家的国际航空港和国内重要干线机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