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锐的新表情——读周锐新作《出窍》·雨君

(2006-04-09 20:38:57)
分类: 被评
周锐的新表情
——读周锐新作《出窍》
雨君
  周锐说,这本集子的大部分作品是在他的四肢“重新生长”时写的。说起来似乎还是不久前的事情,周锐颈后好象又一个按钮被按了一下,一天之内失去自由,成了一个的重度瘫痪病人。躯体动弹不了,他甚至没一点不沮丧,反而换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角度来打量自己,有点陌生有点有趣,有点深刻有点怪诞。这样痛并快乐着,真大侠风度也。
  读着这些作品,又一种特别深刻的感觉——每一篇每一段甚至每一个字都与周锐血肉相连,“重新生长”出来的那完全是另一种形态的“树”,一片叶子、一根枝桠地长,短而有力。我至今仍记得,那时,刚刚恢复过来的周锐移动着不灵活的身体,打开那台老掉牙的386电脑上给我看,展示给我看他最初生长出来的几片“叶子”——《手与手》、《一念》《苍蝇男孩》…… 他还不能确定那是些什么形态的作品,只觉得它们和他的灵魂如此贴近,让他不顾一切地想写,好比一头牛需要挤奶,那是怎样一种天然的喷发和涌动呵。形体的困顿 精神在飞翔 灵魂却在舞蹈 
  这些文字乍地进入我们的视野,感觉周锐有点陌生了,这种陌生是一种叙述上的转型,它连带着技巧,更多是心灵化的痕迹,而且不可抑制在弥漫在扩张。童话家仿佛在一面被打碎的镜子里看到了许多个不同以往的自己,有些陌生的、分裂的、丰富的,各个角度、不同切面的一个人的里面和外面的世界。也许可以这样说,周锐这一系列童话创作的风格、内容以及篇幅前所未有的与他个人的命运、气质密切相关。周锐依旧是灵感叠现的,身体行为一定程度的束缚,却带来童话思维的新异突破、精神心灵的超越飞翔和写作意义上的探索上升。《手多手少》、《飘渺的,朦胧的》、《牙疼作家谢的牙疼童话》、《出窍》……短短的两三千字的篇幅,呈现着只有最有想象力的作品才具备的那种极为关键的简洁性,每一篇都是不同以往的新表情:冷峻的幽默、超然的调侃、尖锐的诙谐、神秘的幽深……一个与自己相熟的周锐、一个与自己相隔的周锐,在突然遭遇重病的打击后,于生命、于人生、于文学有了一种特别的敏悟,它们尽管还不甚清晰,可是令童话家激动、令他跃跃欲试的想去源源不断的写出来,竭尽全力去提纯出让人回味的精神与情感的结晶。所以说这一系列童话很大程度上是周锐的精神流露与情感流露,以致于有相当数量的作品如《手和手》不是纯粹意义上的童话,而是象散文的童话。周锐不断刷新着视野,《出窍》里还有相当数量的新的作品《B我消灭A我》、《在等待中心》等则是与现代信息更直接链接的灵感。
    在自身渐变的过程中,周锐拉开了一定的精神距离。他仿佛异常真切的触摸到了更富于内涵的心灵空间,更神秘广大的幻想空间、更变幻莫测的感觉空间。在这样的特殊阶段内,切身面对的生命遭遇与生活背景成了周锐童话写作的重要源泉。无数个人体验中的瞬间意味被强有力的定格下来,灵魂的游离、时间的超细分割、梦境的迁移变幻……周锐的观察力量是强大的,想象虽然还有些拘谨但总体是脱俗的。他以童话家的眼光,在正常的视角上童话的表达异于这个视角的变了形的挣脱、出窍、超然与飞翔的感觉与故事,他真的刻画出了属于人的生命深处一种表情,微微引领你飞翔,却在不令你晕眩的高度里。
  病魔突如其来的重重一击,童话家突然间拉开了一道新的表达通道的大门,对于沉重甚至残酷的现实本身,周锐经历了一场深刻的精神历程,他给予的是认真的艺术对待。所以,他的这一系列童话在充分流露个人的生命意识、思想情感倾向的同时更加突出了个人方式。我时时被他从灵魂深处过滤出来的苦涩与乐天、伤感与达观、成熟与幽默以及写作的才气甚至鬼气所震动。周锐执着沉迷于这种童话创作的探索,勇敢也富有灵感的表现自己切身的生命遭遇,身心的变化带来创作上的变化,所以《出窍》这部作品切实可感又微妙奇诡,各各具有心理意味、时间意味、性格意味、人性意味、社会意味等等。童话家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写作上的孜孜探索,在新的层面上获得且上升了自我生命与生活状态的意义,《出窍》是奇妙的,浅而灵动的打开,深的打动,是可以跨越年龄的读本。
   这段重病生涯的前后和当中,时时刻刻、分分秒秒、经意处与不经意处都被童话家周锐刻骨铭心的看待,变幻莫测的生命与灵魂的真实面貌在不同的瞬间不断地被照亮,异常强烈地纤毫毕露地呈现在他眼前。而对于童话写作内容和形式上的探索,周锐始终不断地在进行,他的创作存在一个渐进的变化过程。而生命状态的剧烈变化竟成了一种契机,猛地推了孜孜探索的周锐一把,使他的童话面目有了巨大的特别的变化,更贴近自身,也更贴近作为人的心理现实、生命处境与生活本源。周锐遭遇的特殊打击,使他的创作呈现一种单向度的纯化,更深度、更诚挚地印上了周锐的个人痕迹。
    周锐前所未有地把自己切肤般真切的生命体验与特异感觉融入到他的童话中,通过经验性向幻想性的位移与推进,他好象找到了他一直在找的、一直需要的一种贴近却又幽远、素朴却又灵异的童话的形态。这一系列童话无论对周锐还是读者的我们来说,都是珍贵与万幸的,它们也是对现今整体相对平静平淡、缺乏灵气和锐气的童话创作的一种挣脱与启示。
郁雨君 上海延安西路1538号《少年文艺》 20005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